死亡随想

1

随意配图

死亡有时候好像把一些人遗忘了。

小区里有一个垂暮的老人,每天坐在轮椅上被推出来晒太阳。

之所以是说“被推出来”,是老人看上去像是丧失了自由行动能力好久了。她鼻子上插着用来进食的管子,体下插着尿管。她半闭着眼睛。嘴歪在一边。

推她出来的,有时候是个老头,像是她的老伴。有时候是保姆,保姆一心一意地看着手机。

老人无论和老伴还是和保姆都没有任何的互动。偶尔小区里面有闲散的出来遛弯的爱说闲话的人,坐过去,向保姆打听老人的情况。

她每天定点出现在同一个位置。她每天的任务也许就是被动地晒太阳。等待“死亡”垂怜,将她带走。

她的生命的延续,如果还有什么意义,那可能是为这位保姆,解决了就业问题。除此之外,老人的出现,为小区里身体状况尚健康的老人,提供了对比。她们庆幸自己的健康。

我的舅妈已经在奔90岁的路上了。

舅舅去世之后,舅妈的精气神也被带走,因为衰老,她的心脏随之衰竭。在一个呼吸困难的夜晚,她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所有的亲戚都认为,她熬不过这两三天了。外地的亲戚也来送她最后一程。

奇迹的是,一周之后,她出了重症监护室,甚至出院了。她回了家。家里专门为她置办了全套的吸氧设备。她的日常生活就是躺在床上吸氧气。

她打电话给我妈妈,语气里无不幸运地说:“我好了~~~”

然而她最后的生命,无非是每天憋气地活着,像是高原反应极其强烈的旅人到了西藏。

2

死亡对于一些人又似乎格外的仁慈。

我的奶奶和外婆离世的情况都比较类似。她们都是“裹脚”的一代女性。身形瘦小。从来没有上过班。在家洗洗涮涮,下地,养鸡,一生如一日。

她们去世的时候就像是“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躺下睡着,就再也没有起来。

我婆婆家住在郊区。

有一年我们回家过年,听说隔壁的男主人因病去世了。女主人思念男人过度。有一天,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坐在椅子上,就那么走了。走的时候非常安详。像睡着了。

虽说这种死因比较离奇,但招来好多同村人的羡慕。

大多数人,并不害怕死亡,他们是怕遭罪。

3

死亡有的时候又像一条“追杀令”,想要夺取谁的生命的时候,仿佛不达目的便不罢休。

我的父亲去世的时候经受了病魔的一遍一遍的折磨。

首先是心脏大手术:心脏搭桥。

这个手术需要开胸,用利器将胸前的骨头切开。从腿上,取下一段状况良好的血管,取代已经瘪掉的一段心脏附近的主要的血管。以此激发心脏的动力,为全身输送血液。

再用钢丝把切开的骨头固定住。

整个过程比刑法还要痛苦。

这样过了几年,父亲又患上肝癌。癌细胞在整个内脏散布开来。父亲的弥留之际遭受了无法想象的痛苦。

我家老公的姑姑,去世前也遭受了各种医疗仪器侵入身体的痛苦。

从姑姑家里一个儿子,若干的女儿。在农村,儿子是家产的合法继承人。如果儿子主张放弃母亲的治疗,若干个女儿都不同意。仿佛不为母亲花点治疗费用,就是大大的不孝。

就这样,所谓的“孝顺”为姑姑上了最残酷的刑法。在食道处切开一个小口子,插上输送营养的管子。无法自己决定生死了姑姑,被送进一天好几千块的重症监护室,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在花了巨额费用之后,姑姑孤独离世。

村里的老人都在议论纷纷,她花了多少钱,她儿子是个孝子。

而好多老人也许都关上门,告诫自己的儿子,我老了,千万不要这样对我。

4

所谓的死亡焦虑,是人的本能。而我想,焦虑本身或许不是死去这件事,而是我会怎么死?

死像灯灭,灭了就没了。

像《权利的游戏》当中John Snow,经历过一次死亡,活过来的时候说:it was dark, it was nothing.

一个古罗马帝王写的《沉思录》里面也提到过,如果有“躯体死亡,灵魂不死”的说法,那么空气中会有多少灵魂?

但佛教里又有“六道轮回”的说法,通过生前,人的各种“业力”,决定你死后在哪一个轮回里面。这个观点可以让有自杀的人仔细想想:其实死后的日子可能更难混啊!

我也读过《前生今世》这本书,里面罗列了一些记得前世,甚至前前世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前世与前前世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他们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

所有的这些关于死亡之后的说法,我们并没有,或者说不记得是否真实存在。

我们只有祈祷过好这一生。

毕竟这一生很短。

听听垂暮的老人说说他们的感悟。

参加一次葬礼。

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看似是负面的经历,都会带给我们生命以积极的意义。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亡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