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伟读书:《走向有效的写字教学》1、练好童子功


腾讯视频_腾讯视频


1.练好童子功

有位同事告诉我,他们班的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平均分是99.8分。虽说她教的是一年级,我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作为同事,我感佩于她的耐心细致。说实话,做教师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得过如此辉煌的成绩。感佩之余,我又隐隐有些担忧:如此优异的成绩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翻阅他们班试卷的时候,我的敬重之情陡然消退了一半。不是说学生的成绩有“水分”,而是学生的书写实在不入流。绝大多数的孩子,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丝毫没有美感可言。

孩子期末考试得100 分,与一手漂亮的字相比,你更看重哪个作为教师,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优异的成绩,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可以得到家长的认可,同事的赞美,领导的赏识。至于字写得漂亮不漂亮,没人在意,更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我的看法,有所不同。二者相比,我更看中后者。前者,是短暂的,犹如昙花一现。没有哪个班级,到了中、高年级,语文平均分还能如此接近100分。小学生,疏忽和大意,是情理之中的事。平均分 99.8 分,似乎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甚至让人觉得后怕——如此高的平均分,师生究竟付出了多少大约是在题海里浮浮沉沉了吧。写一手漂亮的字,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铸就了认真做事的态度。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的做事态度,是永恒的,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再说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智力不存在险碍,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轻松掌握,教学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知识的获取上,应该放在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方面。比如字正腔圆地朗读课文,比如仔细认真地书写汉字,比如有条有理地做事等。

知识的学习,并非越早越好。超越了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接受能力,“杀鸡取卵”,肯定会把事情办糟。中国的基础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学习与灌输,赢在起跑线上,结局以失败收场,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相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原则上越早越好,越细致越好。有些技能,我们称之为“童子功”,必须在孩童时代就培养出来。如同种庄稼,什么时节,播什么种,做什么农事,丝毫马虎不得。错过了,你得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还不一定有理想的效果。

书写,是孩子的“童子功”之一。古人认为,书写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在正式书写之前,要举行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开笔仪式”。通过这样的仪式,让孩子知道,拿起笔的那一刻,就如同进行一场圣洁的膜拜,来不得半点轻浮和亵渎。古人教孩子书写,从描红到仿影再到临帖,要求极为严格。每个私塾蒙童,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走向创新之路的。

现在,孩子们书写,似乎随意了许多。正是这种随意,导致了书写质量的严重滑坡。有的孩子小学毕业,连笔画都无法正常地组合在一起;有的孩子中学毕业了,连基本的顿笔和挑锋都不会;有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连书写的“门”还没有迈进去。

在一个班级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孩子,字写得整齐、清楚,整体感觉良好。但是,当你细看的时候,每个笔画、每个字都经不起推敲和琢磨,毫无美感和意趣可言。这些孩子,没有继承传统,一开始都在走属于自己的路。这一点,语文教师是有责任的。

童子功,必须在孩童时代就要练就,而且要练得扎实,训得到位。连基本的笔画都没有掌握,怎能写好一个个偏旁部首怎能写好一个个汉字如果童年时代没有打好底子,就真应了那句古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晓伟读书:《走向有效的写字教学》1、练好童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