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里的风景之六:“学习达人”是怎么成就的?

上海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其中户籍人口中,连同郊区,整个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部1400多万户籍人口的35%以上。

对大多数老人而言,退休后主要就是为子女做好接送孙辈上学、买菜烧饭、打扫卫生等后勤工作。

在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大背景下,还有许多老年人在自发地刷“学习强国”。其中,有的老人成绩突出,名列前茅,被誉为“学习达人”。

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安图新村居民区党员陈素珍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陈大姐2021年度的积分是18767,在全国排名在20万名之内。这一点,比我的18169分,排名752万多名要高出不少。这个就是差距!

陈大姐2021年度积分

陈大姐有什么秘诀?我看主要就是四条

——勤学苦练

以我的体会,刷“学习强国”,贵在坚持。伟人曾经说:“三天不学习,就赶不上刘少奇。”伟人说的虽然是指理论水平的提高问题,但强调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行动自觉,是很重要的。

就我而言,看上去积分不错。但有时候在早晨醒来后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就因为忙,或者参加应酬,就把临睡觉之前的“下半场”学习任务就忘记了。几个回合下来,就对比积分领先者出现了差距。

陈大姐2021年度获得18767分,排名进入全国20万名以内,我估计至少在持之以恒方面做得不错。

事实上,陈大姐自己也说了。她在刚刚注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时候,就是满足于“一般性学学”。只是到了2019年3月下旬之后,一方面上面在积极推广,另一方面之前生病得到了组织上的关心和照顾,想通过认真学习“学习强国”为小区争光。

等她沉下心来开始学习后,发现学习平台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她的兴趣越来越浓,劲头越来越足。于是,就由原来的消极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积极主动的“我要学”。陈大姐坦言,现在学习成为她生活的“日常”,无论严寒酷暑,也无论家务事多寡,即使是在老伴生病住院陪护期间,或是去农家乐同学聚会时,她都不会忘记每天的“打卡学习”,总是见缝插针地完成任务。

在这一点上,有点类似里面的部分参与日更的用户。

——讲究方法

据陈大姐说,在完成每天任务的节奏把握上,她是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每天早上起来,她习惯性打开学习平台,点到“视听学习”,或打开“百灵”收听内容,边洗漱边收听。

第二步:再收听新闻。

第三步:“四人赛”“双人对战”有点难,放在后面做,也没什么固定时间。

这个节奏安排,我认为是比较科学的。我们知道,听音乐或其他广播节目,是不具有“独占性”的,亦即在收听的同时并不影响做其他事情,比如洗脸刷牙、洗菜烧菜等。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在职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的,退休的看上去比较清闲自在,其实事情也不少,难以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这个平台逗留,那就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一般来说,真正需要目不转睛盯着手机把全部任务学习完不会超过15分钟

——自我鞭策

在其他地方的人看来,上海人比较精明,这个精明主要体现为精打细算,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力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比如,家庭账本问题,老一辈的、中生代的许多家庭都有,主要目的是对一家人的收入来源与吃穿用度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有计划地安排各种事务。

我在之前曾经在写过海峡那边做过当局领导人马先生的父亲对几个子女说过“四有”和“四不”,其中就包括了“有计划不忙”和“有预算不穷”。上海人记账主要是达成“有预算不穷”的目的。

不过,“有计划不忙”对解释陈大姐刷“学习强国”时也做了一个记录的做法有帮助。上海的家庭里,一般是女同志当家,我估计陈大姐以前也会有记账的习惯。

这不,陈大姐对刷“学习强国”也有一个记录本,里面包含了日期、积分、日分、历年名次、当年名次等项目,每天记录,做到了然于胸。她解释说:“不记不来赛的,大家都很努力,我们得比学赶帮超!”

陈大姐的学习积分情况记录本

我相信,陈大姐做这个记录本,一方面是对学习历史留下痕迹,以备查考;另一方面很可能就是自我鞭策,在记录过程中自我加压,查找不足,力争尽善尽美。

还别说,陈大姐自从有了这个记录本,她的学习排名也一路攀升:2019年,在超过千人参赛的街道排名是661名,基本上是中游偏下;2020年,进入前10名,可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2021年,更是一路飙升到第4名。

记录本记载密密麻麻

——交流互动

陈大姐不是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学,还要比着学、帮着学。

在家里,在小区活动室,在林荫道......陈大姐认识了不少“学习伙伴”,他们经常凑到一起分享学习体会、研究学习方法。一来二去,本来就是街坊邻居的他们感情加深了,退休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而且学习成绩也在相互启发、督促、鞭策中提高了。

着红衣者就是陈大姐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强国”里的风景之六:“学习达人”是怎么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