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心灵的呼唤——暑假读书笔记(五)

      再次翻开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丝丝缕缕的油墨香沁人心脾,每一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享受和收获。

      在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尝试中,李老师嘱托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师生关系不是皇帝与臣民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不是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其次要注意平时与学生的情感投入以及累。要善于在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吹海聊、一起嬉笑玩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他们的心灵。另外教师还应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

      李教授坚持用书信的形式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细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叛逆的孩子、自闭的孩子、抑郁的孩子都在李教授无尽的关怀下,无私的关爱里茁壮地成长着。

      借用邝秋梅老师的话: 相信,只要出发,就不会晚;只要出发,必会遇见;只要出发,定有所达。教育之路漫漫长,只要有爱,只要坚持,我也坚信是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答心灵的呼唤——暑假读书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