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做独立的自己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名叫《金星复婚:我能遭受多少磨难,就能跟老天要多少幸福》,其中有几句话说的特别好:

1.等我女儿长大了,我会告诉她!

如果一个男人心疼你挤公交,埋怨你不按时吃饭, 一直提醒你少喝酒伤身体,阴雨天嘱咐你下班回家注意安全,生病时发搞笑短信哄你……请不要理他!

然后跟那个可以开车送你、生病陪你、吃饭带你、下班接你的人在一起。

嘴上说的再好,不如干一件实事!

点评:确实,我们都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要么给我爱 ,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滚。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只是哄骗无知女人自我心理安慰而已。

2.你阅历的每一次情感,都在帮你筛选男人,也是筛选你内心的需要。

我喜欢你,是一种表白;

我需要你,是一种认定。

现实中,很多人还没有筛选出自己的需要,就匆匆走入了婚姻。接下来会怎么样?

无非是两种结局:

第一种,你弄清楚了自己是谁,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但却发现这个伴侣不是你需要的。

第二种,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谁,主动权就交到了对方的手中。或许两个人稀里糊涂也就过完了这一生,或许等到了对方给婚姻判的死刑。

点评:像作者说的“独立的灵魂,相遇之后才能撞见爱情,才能拥有稳固的婚姻。”以前总说爱情是两个残缺的灵魂合二为一,真正懂了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谎言,只有独立的灵魂相遇碰撞出火花,才能避免诸多婚姻悲剧,而世间正是有太多残缺的灵魂相互寻觅依赖,以对方为养分贪婪的汲取,又诸多不满足的希望对方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其实连自己是什么样子也看不清,期待着玛丽苏一样的剧情在自己身上上演,这才是真正的悲剧——认不清自己。

4.具象的孤独是因为你存在的空间里,了解你的人很少。但心灵丰满的人,和一草一木都能有交流,根本不会孤独。

点评:真正的孤独源于内心的贫瘠,真正的强大也源于内心的强大,一个人的孤独,两个人的狂欢,孤独是人的本能,因为我们生来就是独立的,思想独立,行为独立,灵魂独立,没有人知道我们真正在想什么,外在行为能使别人能推测我们在想什么,因为独立,所以孤独,也正因为灵魂足够独立,碰撞出的火花才够狂欢。

5.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如此完美的妈妈,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过度的爱或者过度的不爱所伤,那时一个小孩子能做的就是不断放低需求的水准。

最低能放到多低呢?

如果妈妈不再温柔地跟我说话,那我就放弃对她的态度的需求,只要她跟我说话就可以;

如果妈妈不跟我说话,那我就放弃对她给我回应的期待,只要她在我身边就可以;

而如果她不能好好地抱我,就放弃这个愿望,只要她和我有接触就可以,哪怕是打;

如果她已经远离我,那哪怕她只是一个传说,只是一个称呼,也比什么都没有更好。

点评:依恋会让我们失了自己,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未来伴侣,人总是可以无限放低自己的底线,就像作者说的“抵达了人最后的底线,我们已经将依恋的几乎所有的内核都丢弃了,只剩下一个空壳了。如果连这个空壳我们都丢弃呢?那我们就连一只鸭子都做不成了。也就失去了根、归属,魂魄所在。”对于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一味沉迷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我们连救赎都做不到,只能说,当我们长大了,理解了,知道了的时候,虽然难,但也要找到自己的壳,找回自己的魂,了解自我,尽我所能的摆脱过去的影响,因为人都会犯错。而成年后的我们,也不要将原生家庭的压力施于亲密的人,过度依恋会迷失自己,也是破坏亲密关系的罪魁祸首,总之一句话:爱自己,懂自己,做自己。

6.一个女人最大的踏实感,不是源于依赖,而是来自认可。

我心有所属时,就不再寻觅,不再游离,我的生活重心终于可以在这里放下了,这比任何一种男人对你居高临下的保护都强。

点评:当世界承认你,你便有了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这时候你便不需要所谓的别人给予的安全感,感觉有点像,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任何人居高临下的保护,都不如来自外界的认可,居高临下的人能一句话托举你,也能一句话踩死你,这样的沉浮如何比得上依靠内心的自信和强大换来的幸福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做独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