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打车的故事(3):后悔离开大厂与后悔没有早点离开大厂的人

这两个故事有点遥远了,有些记不清了。
第一个故事,在一个2015年非常炎热的下午,我去第一家公司报道。
司机花了很久才接到我。因为我下的地铁站,当时正在修。
又是一个大站,一走错就得重新找入口。
一上车我就赶紧跟司机大叔道谢又道歉。
还不忘吐槽,深圳地铁站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奇怪。到处都修,到处都离办公区域贼远。
司机大叔非常健谈,直接接了话,“是有些怪的。除了福田罗湖,其他区域吧,地铁只会离购物商场近,离常见的办公区都远着呢。”
“老板生气的很,从05年反馈到现在,都还没有建。这不就搬去东莞了嘛?“
“师傅您是菊厂的呀?“
“很久以前咯。“司机大叔突然声音就淡下来了。”要是现在还在就好。“
听起来是一个有故事的大叔。也确实是。他跟我讲了,99年加入的公司,攒了不少钱,通信行业那几年也贼火,他不甘心挣得比华强北的小老板们少,就离开公司创业了。
结果运气不好,遇到了很多坑一直亏钱。他又不服气,又咬牙做了几年。后面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跟我一起入职的,好多都当了大领导了,开豪车了。”司机大叔说这话的时候透露着一股哀伤。
我不太懂车,但我记得他的座椅坐垫都有点破了。
司机大叔后来又跟我分享了很多大佬的八卦,又很快打起精神来。
下车的时候他跟我讲“大厂还是好,不仅稳定,发展还好。好好干吧。别轻易辞职。”
我笑着说了声谢谢,后来就匆匆去报道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某个暑期大暴雨的晚上。又又又被临时要求加班。疯狂赶完活以后想着赶紧回出租屋跟老妈吃饭,幸运地叫到了顺风车。
是一个非常儒雅且讲究的司机大叔。一上车就能感觉到整辆车被精心装饰过了。另外就是,大叔居然穿着西装和领带。
“谢谢师傅接单了呀。大雨天的真不好打车。“
“确实巧了。平时周五我一般不接单的,今天工作了一个整天,太累了。有人一起说个话,好开车一点。“
大叔又迅速地补充道,“你放心,不至于疲劳驾驶。“
“不担心不担心。我刚刚只是在想,大雨天的您这车看上去也不太愿意载客的样子。容易弄脏。”
“那倒不会。我特意接你们公司出发的单。从统计概率上讲,大概率遇到素质高的乘客。“大叔还有点小得意,“我到南山那边,我也基本上只接特定几个大厦出发的回福田。遵从统计概率,一般不会产生不愉悦的经历。”
“听起来很工程师思维呀。”我又补充道,“不过您穿着西装,感觉又像偏客户方向的?”
大叔果然如他预期的一般敞开了话匣子。他以前确实是个工程师,但后面出来自己创业了,现在算是个小老板了,要经常见客户,所以穿着西装。
大叔感叹了一句,以前还是谨慎了,得早点出来。挣得才多呀。当码农真真被压榨。
我好奇地问他哪家前公司。他略带自豪地说,“BAT都呆过。”
我说“至少鹅厂的员工福利不错的呀。我那的朋友特有归属感。他们18周年不还给每个员工都发了股票吗?“
大叔说:“大厂的福利肯定都没得说的。但是呢,给别人打工,怎么都是不自由。尤其是外面机会特别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自己干呢?不都还是挣钱嘛?“
“我特别烦汇报来汇报去,整天泡在流程里。久了人就废了。还以为自己特别牛逼,不过沾了平台的光罢了。“
我有一瞬间愣住了。
虽然不知道这个大叔说话真实与否,但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刺激了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像现在一样,人人都知道“不要错把平台当能力“的提法。
没过多久,到目的地了。我下了车,撑着伞,匆匆跑回了出租屋。

题外话:
这两个故事不是想说谁对谁错,只是感慨有的时候陌生人的一句话,也有可能带来一点启发。
第一个故事的大叔要是换个赛道,可能也不会后悔离开菊厂。又或许
第二个故事的大叔,要是晚几年出来创业,遇到资本寒冬,可能也会觉得BAT呆着舒服。
决策这个事,还是根据时机、个人情况(需求与性格)来综合决定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3】打车的故事(3):后悔离开大厂与后悔没有早点离开大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