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差不多

最近一直在学画画,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因为没有基础,画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特别是每次起型、构图这种基本操作,都会有些问题,影响整体美观。我一向认为,只要有练习,差不多就好,总会有进步。事实上,并不如此,我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这让我想起了上学的时候,碰到错题时,总是轻飘飘地告诉自己,这是粗心导致的,下次就不会了。事实上,下次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而所谓的粗心,只是对知识的掌握不够。

不认真的总结,抱着“差不多”的心态,是不会进步的。当我直面自己的问题,刻意去解决的时候,我所画的线稿也更好了。

这也是很多人对10000小时定律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对于某一件事,只要有10000小时,就可以做好。其实,没有反馈的联系就像将同一个错误重复无数次,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也是刻意练习所强调的内容,除了高度专注,还有反馈。反馈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项目调整。

首先,在项目开始前,预设一个想要达到的目标,利于我们用来评估结果。这个目标要具体、明确,不能似是而非,否则会无法评判。比如,“在下季度提高转化率”此类的目标是没有用的,因为1%是提高,10%也是提高。而对这两种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

其次,分解有利于达成项目目标的每个步骤。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总结分析每个步骤,看是否利于最终结果的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是否达到预设。如果不够,可以灵活调整后续的内容,以便更靠近目标成果。要考虑干扰因素,分解要全面、客观。

项目结束之后,对整个项目进行复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要总结出哪些方法、思路是有用的,下次可以继续保持的;有哪些不足的,需要改进的;可以尝试的方法有哪些。这样就会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下一次工作我们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根据实践经验改进。

这样的反馈同样适合我们用在学习上。要取得的效果,按时间线分出的步骤,到结束后检测成果。下一次的计划可以在此基础上循环反复。有练习,有反馈,有针对反馈的改进方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个方法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用,比单纯的10000小时更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总是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