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截然相反的感受

        我两次看同一本书,竟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为什么?我问自己。在不同的时间点,两次看同一本书,对这本书有着截然相反的感受。这怎么可能?这是真的,一点也不夸张,这本书就是《智慧的光芒》。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学校读书会发的,让我们认真拜读我们滑县籍女作家写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清新温婉,当时自己就没看上,觉得一点也不唯美。不过很快,我自己就想出了答案:因为,两次看书时的心里状态不同。一种是心里浮躁,眼高手低,狂妄自大而不自知。那时一般的书是看不进去的,总觉得不出名的本乡本土的作家写得稀松平常,都是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抒发的平淡无奇的点滴感悟。还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在作祟。总之,当时就认为这本书写的都是白开水似的寡然无味的文字,提不起阅读的欲望,没看几篇就被弃扔在一旁,不愿再看了。

        今天第二次接触这本书,是因为刘青云刘老师赠送我儿子两本书之一。今天晚上再看这本书,却有了截然相反的感受。觉得这本书犹如一杯香茗,越读越喜欢,越品越有味,清香袅袅,清新淡雅的文字里流淌着如花儿般芬芳的情感。我有一种想一口气读完冲动,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体悟作者思维的敏感,触摸作者的才思敏捷。生活中,在我看来,习以为常的场景,司空见惯事物,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唯美,那么令人憧憬。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如小桥流水般的意境,读起来让人让人沉浸其中。今天第二次读这本书,怎么会与第一次迥然不同?同一本书感受怎么如此悬殊?略略一想,我马上有了答案:原因就是:这两天我一下子写了三篇文字,在写的过程中,我感到词不达意,句不通顺,表意思不清楚。有时看到一个句子有毛病,想了又想,还写不出心里那种意思。此此时的我再也没有了浮躁狂妄的心态了。我浮躁的心静静地落到了地上,开始接地气了。此时再读这本书,我就有了第二种感受了,想虚心地向书本踏踏实实地学习。现在读着书中韵味十足的文章,我扪心自问:如果换作是我经历了那些场景,体验了那些事情,我能写出如此温馨清丽,清新淡雅的文章吗?不能!不能!现在我勉强能写出几篇词不达意的文字,就自视清高了。我还曾经狂妄自大地嘲笑别人的书不好呢,唉,我真是……

        看来,我发现我必须坚持读书、写作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再犯浮躁浅薄的毛病。也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素养,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不空虚无聊,让自己自信从容,幸福安康的享受生活。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次截然相反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