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第三章(五、六)(2022年8月23日)

今天是我参加中国教育报读书会朱爱朝领读群的第七天。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在这短暂的7天,我收获的不仅是读书,更是坚持思考。当然还有许多温暖的共读者。

《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这本书,是我所读的教育类书籍当中理论性最强的,读得也比较艰难。但是,即使如此,我也坚持到今天了,而且还是有收获的。知道了即时起兴和整体性起兴的区别及其作用大概理解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课堂、不喜欢学校、不喜欢学习,是因为不论是前期还是当前我们没有激起他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没有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没有,没有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以上比较浅显的感悟,也未必准确,但是此次的共度活动对我而言就是激发我一直奔赴在阅读的马拉松之路的“起兴”。因为阅读本就是我的兴趣,并且共读也让我寻觅到我的生命之光。

今天阅读的是本书的第三章(从激活思维到培育理智兴趣:启发的教学意蕴及其实现)中的第一部分(启发的内涵:基于中西的比较)和第二部分(启发的教学意蕴: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思维通道)。下面这两段文字,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所以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

原文:换言之,我们呼吁以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启发作为个体朝着社会人方向发展并实现个体完整成人的基石。

感悟: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今天的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朝向未来,即为未来而交。

原文:也就是说,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启发,其中心不是指向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去体验和过一种美好的生活,而是指向知识的高效率获取,以便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将知识转化为各种资本。

感悟:刘老师对当前教育的现状描述的好透彻下,细想自己的课堂也不就处于这种状态,即使有启发,也只是针对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不是更好的开启学生自我完整成人的可能性,没有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我最喜欢的话:教学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传递当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关涉人的精神家园,或者说能够安顿人的灵魂。

朱老师领读音频感悟:

1、教学,传授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学生走进生命的精神家园,更好的安顿自己的灵魂,感受到超越自我的力量。

2、课堂教学拒绝灌输,要引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作为老师的我,感觉自己不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方式方法方面,都离这个目标差的太远,太远。此次此刻的我不仅感动迷茫,更感到无助,不知所措。我该怎么办?

你可能感兴趣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第三章(五、六)(2022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