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你可曾记得初识的怦然心动?

书名:《怦然心动》

作者:文德琳·范·德拉安南

六月高考季,千万学子涌入考场。一张张青春无敌的面孔,有的笃定,有的彷徨。

谈起高考,让家长们如临大敌,关心的不仅是成绩,还有会影响成绩的“早恋”。

离高考已经很久远了,不知道现在的70、80后家长,是不是还像当初60后家长那般,谈起“早恋”是深恶痛绝,一定要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人思想较为传统,加上高考这一人生大事,所有的青春萌动或许是克制,或许是被扼杀,或许被开明的父母做了正确的引导。

《怦然心动》,便是关于十来岁的少男少女在探索懵懂无知的感情世界,很纯情,很治愈。


#01

布莱斯和朱莉相识于一年级的暑假,那一年,他们成为了邻居。

布莱斯是个有着黑头发蓝眼睛的帅气少年,只是一眼,朱莉就被这双蓝眼睛深深吸引。虽然长得好看,但布莱斯是个有些懦弱的少年。

朱莉善良,阳光开朗,而且学习成绩非常好。女生早熟,她发现自己对这个蓝眼睛的少年怦然心动,便常常主动示好。

像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一个追,一个逃,一个欣喜,一个讨厌。

在共同经历了橡树、鸡蛋、戴维叔叔等等一系列成长故事之后,两个人的感情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布莱斯不得不承认朱莉的闪耀,被她的勇敢和善良打动。而朱莉却逐渐发现了布莱斯的懦弱和不坦荡。

故事的尾声,是布莱斯一次又一次的找朱莉并要向她致歉,而朱莉看到这个诚恳的男孩为她在院子里种下一棵橡树,决定要跟他好好谈一谈。

作者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对于朱莉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得到的那个初吻,并没有成为我的遗憾,只化作了嘴角的一抹浅笑。


#02

这本小说最奇妙的地方在于作者从男孩女孩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讲述。

初识,布莱斯就认为活泼的朱莉是个讨人厌的家伙,对于不小心牵到她的手很是懊恼和诧异。而朱莉却认为这是布莱斯对她的喜爱,而小小的布莱斯是个害羞的少年。

故事就从这样不同的视角徐徐铺开,几乎对他们共同经历的每一件事情,两个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感受。

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两个不同的家庭所养育出的孩子身上,都有着父母的烙印,隐约透露着原生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朱莉像她的父亲一样善良有担当,而布莱斯却有着一丝他父亲的懦弱和无礼。所幸布莱斯还有他外公的谆谆教诲,逐渐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和行为。

令人莞尔的是,朱莉更像那个小时候会扯女同学头发的男孩子,她总是在去嗅布莱斯头发上的味道。

你还记得小时候喜欢捉弄的那个同学吗?你还记得年少时怦然心动的感觉吗?


#03


合上小说,想起了无知的过往。

年少时,曾寄住在伯父家中读书,爱慕高年级的一个邻居哥哥,伯父如临大敌,连忙通知母上大人过来“处理”我。

母亲大人倒是很淡定,做做样子翻了翻我的日记,并没有责备我,只是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她还主动去找邻居哥哥谈话。我很紧张,也很无措。

没有打骂,没有羞辱,就被母上大人云淡风轻的翻篇儿了:未来的路很长,还会遇见很多人,不要急于一时……

后来,哥哥告诉我,妈妈很nice,他们聊得很愉快。三十年过去了,我们至今仍是朋友,哥哥逢年过节都还在跟母上大人问好。

不知道这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有多少父母能像我家母上大人一般开明又豁达呢?



#04

原著小说读完,就连着看了电影版的《怦然心动》。那种清新爽朗的爱,不受世俗羁绊的爱,不被现实磨砺的爱,已久未遇见。

忍不住心中的悸动,想把小说的英文原版书分享给一位朋友。Richard是高中英语老师,近期一直忙着高考的事宜,他说,他读过这本小说,并且把书送给了他的一个学生。

我不免联想,那个孩子是经历了什么美妙的事情吗?

我愿意把这本《怦然心动》分享给学生朋友,想让他们知道,就算你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间爱上了一个不知对错的人,也要像朱莉那样,坚守本心,做好自己。

爱一个人,没有错,但是,那个人,必须是值得的。

最后,提醒刚刚结束了高考的朋友们,恣意放纵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当下牵手的那个人,不见得就是陪你走到最后的那个人,未来,还很长。

愿你们都得偿所愿,金榜题名!

#读书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是一年高考季,你可曾记得初识的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