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谁的的内心世界?只需要让ta画一幅《房树人》!

房树人是在指定设置下绘画。包含房子,树木,人。

图画反映的是绘画者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模式等的一类图画。

操作方法简单,内容呈现比较丰富,而且真实,有利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来访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通过分析绘画,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内心的世界的想法。

比如说房子代表一个人的家,对家的看法,或者绘画者的内心世界,

树,代表一个人对自己事业的看法,或者他的成长经历,或者是来访者潜意识里的自我。

人显示来访者意识里的自我,和来访者的一些人格属性。

这些对应关系从哪里来呢?
来自于大数据的统计。

房树人的理论基础是潜意识的投射。

也就是说图画的内容是绘画者潜意识内容的呈现。

来访者多潜意识的内容在不经意中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读懂解释来访者绘画的内容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读懂潜意识想表达的东西。

房树人是一个了解我们潜意识的很好的方法。

另外一个了解潜意识的方法就是释梦,但是显然做梦不可控,而房树人比较可控,可研究。

在房树人的解读中是兼顾了个性和共性的,所谓共性就是大数据统计的结果,所谓个性就是绘画者自己独特的品格和品性。

当然,如果要十分准确的信息,还是要结合来访者来解读绘画。

人类的绘画一直都能反映人的某些情感意愿和想法。房树人可以说是一个简化的绘画作品,同时,对房树人加了一些设置,这样就成为可统计,可分析的测验方法。

弗洛伊德发现潜意识里所压抑的记忆会通过梦绘画作品表现出来。

荣格鼓励患者画画,以此来研究人的各种心理原型,其绘画作品中某些具体形式表现的象征意义。

这是心理学领域通过分析绘画作品的特征,来研究人类心理世界的开端。

绘画分析,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初期,在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绘画,20世纪初,开始分析儿童和青少年的绘画。

中期阶段,1925年诺拉姆路易斯和史腾,对神经症患者自由绘画进行了分析分析。

巴克在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提出了房子树人绘画投射测验。当时这个测验是作为智力测验的辅助工具开发出来的。

到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汉斯和哈弗把动力元素引入到儿童绘画。出版了《家庭动力绘画》。

至此标志着房树人技术作为一项心理学测验技术,已经成熟。

房树人作为一种容易操作,信息量大的测试手段,使用的越来越普及。

你想知道谁的内心世界?让ta画一幅《房树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了解谁的的内心世界?只需要让ta画一幅《房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