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偶遇

昨天有时间,和妻子去了州图书馆。刚进去就有人热情的给我们介绍,然后让我们办了一张读者卡,是免费的。在机器上识别你的身份证,马上就出来一张卡,效率非常高。进到一楼的阅览室,里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工作人员,另一个是来看书的。我随便在书架中间走来走去,看看有没有我喜欢的书。我突然发现一本书的作者这么眼熟呢?我仔细一看,原来这个作者的文章,我当天在今日头条上看过。于是就把他的这本书拿了下来,是一本散文集,我随便翻到了一篇就坐下看了起来。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去黄鹤楼游玩,发现在楼内部竟然安装了电梯,让他大感失望。本来登楼是欣赏古迹,找寻古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的。突然出现的电梯让你感觉尽失,很是煞风景。

作者举了一个反例:友人去日本旅行,参观了一个美术馆。从外表看,很难看出有什么特别,因为这座美术馆与周围的环境结合的非常好,而且大门做的很不起眼,但是,当你进去到里面却会发现别有洞天,不禁感叹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原来这座美术馆的设计师是著名的华裔设计师贝律铭,这座美术馆就是日本的美秀美术馆。他的设计灵感来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为了做出世外桃源的感觉,恢复自然环境的费用是建筑费的2倍还多。

作者对比黄鹤楼的重建,提出为什么不能“修旧如旧”的感叹,即使为了方便老人或者残障人士的登楼需要,为什么不能做的更隐蔽一些,伪装一下呢?

重要的项目,还是要交给大师去做,因为,大师是有要求的,会很好的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景区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需要不断去改进。

一片文章,讲述了作者自己的经历,也有对比感悟,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基本上符合了写作的框架:是什么?怎么做?做什么?这也是我想从他的文章中学到的东西。读书的进阶就是从初级的看内容,过度到怎么写内容。关注的点不一样了,就是一种改变,一种进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书馆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