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普通人的自我提升之路

如阅而至 · 第17篇推荐:《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数:276

类型:成长,心理学

豆瓣评分:8.2

微信读书推荐值:91.2%

0作者简介

周岭:作家、自媒体人、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极易懂,给人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之感。他的思考不慌张、不迎合,常被读者誉为一股清流。其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等多家媒体争相转载。公众号:清脑。

0书评

笔者前天刚过完三十岁的生日,所谓三十而立,但目前还是一位职场人,尚未达到世俗意义的巨大成功。不过关于人生却是一直在思考,人生准则基本是“立”起来了。接下来将通过《认知觉醒》这本经典成长书籍,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

1)我们的大脑

作者开篇介绍,在我们的大脑里,由内到外有三重结构:年代久远的本能脑(为适应陆地生活而演化)、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哺乳动物独特的情感区域)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人类独有的理智与辩证思考能力)。其中,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又因它们主导着大脑的决策,所以这些天性也就成了人类的默认天性。

我们当前遇到的几乎所有的成长问题都可以归结到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天性上,不过在现代社会,用避难趋易急于求成来代指它们显然更加贴切。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2)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作者指出,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是将内在身份不断揉碎并重塑的动态过程。

前面已经提到,人类的天性就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这并不低劣,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性,人类绝不会生存并进化至此。然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科技的钟摆已经从“不足”摆向“过度”:疾病与疫情、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国家冲突与毁灭性武器……纵观当今世界的这些主要问题,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我们人类发掘的一系列“武器”给自己炸出的深坑。可以说人类共同体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接下来人类面临的不仅是如何向外探索(更高的科技、更远的星球),更重要的是向内探索,在心智上有一个进化与提升,正如我们的祖先所做的那样。事实上,人脑大量未被开发的空间也说明,这正是人类的面临的机会与责任。往小了说这对个人成功、价值实现、家庭富裕有益,往大了说是为社会国家尽绵薄之力,推动全人类的进化发展。

那么具体而言,对个人成长什么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就是“做好选择”与“坚持不懈”,背后都是自我约束,约束什么?约束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天性,约束小我设下的即时满足的陷阱,这也就是原书作者指出的“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为了做出有益的选择,需要立足长远、以终为始,主动走出舒适区。

为了分辨不同的声音,需要学习、思考与分析,保持理智和敏锐。

为了抵制诱惑与风险,需要在面对舒适和娱乐时,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为了坚持正确的事情,需要专注,保持信心和耐心,即使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难不难?难!但别忘了,生而为人,本来就很难,要解决各种问题,对抗生命的熵增。短期吃苦还是长期吃苦?选择权在自己手上。

正确的行动往往是反天性的,让你觉得舒服和容易的事往往得不到好结果,而一开始你认为难受和困难的事才能让你真正产生收获。

如果人类整体都能对自己有所约束,明确长期利益而抛弃短期诱惑,坚持和谐共存发展,我想我们也就走在了整体进化的正确道路上。

3)专注力

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比拼的不仅仅是成长的速度,还有成长的模式。在这条赛道上,领先的群体都有意无意地做着同一件事:消除认知、情绪和行动上的模糊。

专注是一种主动选择信息的能力,从而进入深度的学习,提升认知。纵观优秀的人物,他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为此他们甚至会主动练习,比如有人会故意在声音嘈杂的地方锻炼专注力或冥想,这使他们拥有了随时随地进入深度阅读和思考状态的能力。

因此,作者给出了一个变聪明的“秘诀”:

先保持极度专注,想不出答案时再将注意力转换到另一件与此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即事前聚精会神,让意识极度投入;事后完全忘记,让意识彻底撒手。这样,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地出现。

此外,针对性的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1)获取高质量的知识;(2)深度缝接新知识;(3)输出成果去教授。从而形成输入+输出的闭环,认知产生螺旋式上升。

4)多角度看问题

每个人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作者指出: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一个人的性格和脾气好不好,取决于他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视角单一的人容易固执、急躁和钻牛角尖,而视角多元的人则表现得更为智慧、平和与包容。

就识人而言,听一个人说话就能大致推断出他的学识和修养水平。比如那些对自己的观点、见解异常坚持,对别人的观点又油盐不进的人,基本上可以被视为学识浅薄或修养一般的人。因为学识浅薄的人除了自己的原始视角,通常很难感知到其他外部视角,所以就会抓着第一判断死死不放,因此其修养表现也不高。

反观那些学识或修养高的人,他们表达观点时通常非常谨慎,常用“也许”“可能”等表述。这还真不是他们故意谦虚,而是因为懂得越多,看到的角度越多,就越知道用一句话或一个观点无法把事情全部描述清楚。

可以用相机的概念来理解多视角,因为它还包含了另一层含义——相机本身的差别。当我们知道观点不同仅仅是因为他人的“相机”和自己的不同,就很容易明白他们其实并非存心与我们作对,甚至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此时,我们也就更加平和,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从容面对一切人和事。

5)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

本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干货就是作者分享的“人生五件套”——早冥读写跑,这也是作者不断学习探索出来的对个人成长最有益的五件事情,分别对应着早起、冥想、阅读、写作、运动。纵观市面上各类成长书籍,在“术”的层面不外乎在讲这五件事,各位读者朋友也可以反观自己的生活,看看做到了哪几样。

早起:坚持早起可以创造大量的可支配时间,对身体健康也极为有益。不过,劳逸结合也很重要,作者建议中午需要午休,给自己充电。

冥想:一个近些年很火爆又很神秘的词,不过冥想实际上极为简单和科学,是调整精神状态的良好方式,也是保持专注力的锻炼方法。做法很简单:闭眼静坐,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不去理睬头脑飘过的各种想法,如果发现走神,把注意力柔和地拉回来即可。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就会感受到它的效果。

阅读:读书是和古今中外名人、行业专家交流的极低成本渠道。首先要选书得当、目标导向,其次是坚持阅读并思考,不必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最后是寻找书中知识与自己的关联,积极实践调整,知行合一。

写作:看起来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实际上是训练自己吸收所学的方式。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如此,便是真正理解了所学内容。

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学习工作的基础。本书作者已经坚持跑步很久,跑步使他更加健康、乐观、头脑灵活。

最后,笔者想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瓶颈、阻碍以及生活突然降临的困难。借用本书作者的话说,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无论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还是学业落后、事业受挫,有痛苦出现,说明哪里出了问题,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吗?而很多人只知一味地沉浸在受挫的情绪里,惶惶不可终日,不但耽误了自己,也连累了他人。如果你的心态足够开放,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毕竟没有什么是比这更直接的反馈。相信生活,既然把那份痛苦降临于你,就必然是你可以承受且克服的!望与诸君共勉,共同成长。

0原文摘录

1、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2、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耍小聪明的人会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

3、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当一个人能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时,就意味着他真正开始觉醒了,他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4、你要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再进一步纠正那些不明智的想法,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5、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6、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7、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8、成长啊,有时候要看长远,让自己明白意义,心生动力;有时候要看得近些,让自己不惧困难,欢快前行。

9、我的记性一向不好,尤其对于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我甚至会主动遗忘。

10、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0公众号评分

评价书籍:《认知觉醒》

1、工具性(知识/技能):★★★★

2、思想性(思维/方法/启发):★★★★★

3、文学性(文字/情节/情感):★★★☆

注:最高5星,★为1星,☆为半星。

0推荐人群及理由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笔者常与周岭老师交流,书中分享的都是普通人的奋斗经历、心得总结,完全干货。本书对问题分析透彻,提供的对策具备可操作性,文字也简洁易懂,适合每个想自我提升的小伙伴来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觉醒》:普通人的自我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