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不打无准备之仗

前不久,腾讯和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91%的受访者没有退休规划,69%的人甚至没做任何自主养老准备。问题在于,当前国内社会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不到50%,如果自己不尽早进行养老规划,凭什么去享受理想中的老年生活?

理想与现实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针对各阶层人群进行养老准备方面的调查。前不久,腾讯和清华大学经过4个月的调查发布了《国人养老准备报告》,统计了国内各年龄段人群对自己老年生活的预期,面对养老压力都采取了哪些行动,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如何帮助国人缓解养老压力。


受益于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多数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对老年生活充满憧憬,很多人对晚年生活的理解是“悠闲”“自由”,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并自信地认为在75岁之前医疗保健支出不会太高。对于退休后的收入,近六成受访者希望可以达到在职时的50%。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为34213亿元,基金支出40424亿元,征缴收入占支出比例为87.78%。征缴缺口6211亿元,就是国家财政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


另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中国的老年抚养比在近20年内加速上升,预计2020年将达到17%。目前看来,80后、90后人群在未来既要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又要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并且大概率将面临延迟退休、社会养老金不足等问题。


因此,看似美好的退休生活,其实面临着很多风险,而出现失能或半失能、空巢、独居状态的老年人家庭风险更高。这类家庭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健康不良可能导致的巨额医疗及护理费用,收入不足导致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缺少亲情导致的精神“贫困”。


养老准备,拖不起。

三根支柱


养老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体系给予支撑。当前,国内的养老保障体系是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来共同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养老“三根支柱”。


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也就是百姓常说的“社保”是第一支柱,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但缺点在于保障水平不高;企业为员工设立的各类退休计划、企业年金计划等是第二支柱,但因为是非强制设立,很多员工并没有享受到这项福利;最后,个人自有资金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和银行储蓄是第三支柱。


不难发现,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善的主要是养老的第三支柱。


一方面,拓展第三支柱可以减少个人对社保的依赖,降低养老风险;另一方面,个人可根据自身的收入、风险偏好,在享受国家政策优惠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有助于追求更高的退休收入水平和退休准备资金收益率;最后,随着“零工经济”时代的来临,健全第三支柱可降低自雇人员、家庭妇女等特殊人群的养老风险。


但问题在于,很多国人根本没有养老准备的意识和行动。比如,在参与国人养老准备调查的人群中,只有45%完全赞同“个人有责任保证自己的退休收入”,甚至还有11%的受访者对此表示完全不赞同。


实际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只有9%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有了规划,69%的受访者想过但还没有具体规划,高达22%的受访者表示从未想过要作退休规划。


从年龄分层看,被调查者越接近退休年龄,越重视自身的养老责任,而很多受访的80后、90后养老意识普遍较低。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年轻人对所面临的老龄化困难没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养成了“重消费、轻储蓄”的习惯,也就是更关注眼前生活而忽视养老准备。


提早准备


对个人来说,养老规划最重要的环节是财务准备。即为保证将来有一个自立、舒适的退休生活,个人需要尽早制定并实施财务方案,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退休收入替代率。


一般来说,养老人群退休后收入会下降。调查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的收入替代率在50%至75%之间,另有30%左右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的收入替代率在75%至100%之间。


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平均收入替代率尚不足50%。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近30%的已退休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养老生活和先前的预期完全不符,接近一半的已退休受访者对自己的养老生活并不满意。


在国民养老保障领域,政府、金融机构不应缺位。


对政府而言,作为国民养老第一支柱责任人,需要协调好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积极推动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的发展,促进养老准备的多元化;对金融机构而言,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发养老金融产品,为国民养老财务准备提供更多选择。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个人养老意识的提高。一般来说,养老意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责任意识、时间意识和行动意识。


所谓责任意识,就是国人必须重视对自身养老责任的承担。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少子化,我们必须正视未来养老面临的严峻形势。


养老的时间意识是指国民应尽早进行养老规划。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45—55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仍有近85%尚未进行任何具体的养老规划。而在发达国家,个人养老准备最晚从30岁就开始了,因为只有提早规划,才能有更长的时间去积累资金,并根据现实情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善。


最后就是行动意识,即将退休规划付诸行动。


总而言之,个人的养老准备,等不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养老不打无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