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太多我很想一心多用,却总是做不到,这才明白了大脑这个局限 ——《效率脑科学》精读分享10

为何无法一心多用。

这是《效率脑科学》一书,精读分享的第10篇

通过前面的分享,我们已经知道了大脑的两个局限。

第一个局限,大脑进行有意识的脑力活动,是需要大量能量的。

第二个局限,大脑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容纳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对于如何根据这两个大脑的运作规律,来进行科学用脑,我们已经给出了不少的技巧。

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是,大脑的第三个局限,那就是大脑在同一时间内,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

说得简单点,就是大脑没办法一心多用。如果你一定要一心多用,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通常是,牺牲每件事情的准确性,或者说质量。

我们大多数人,对大脑的这种局限性都有过体验。

我自己最早有这种体验,是在学校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听课的时候,我着急下课后的篮球比赛,就开了小差,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想着比赛如何安排的事情。心想我边想比赛,边听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没想到老师刚好让我回答问题,结果我连问题是什么,都没听清楚。这件事情,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原来我是没办法一心二用的。

这次阅读了《效率脑科学》,书中强调,要尊重大脑自身的运作规律,大脑自身的局限,让我们一次只能,进行一项有意识的脑力活动。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的每一个思维活动,无论是理解,回忆,决定,记忆,抑制,都会涉及到数十亿个神经回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操作,所以,大脑没办法同时进行,得一个一个来。

如果你非得让大脑,同时做好几项有意识的脑力活动,那么你的准确性和表现,就会大幅的下降。

在去年浙江卫视,《青春环游记第三季》里,有一个活动是,导演要求杨迪挑战一个游戏,就是在五秒之内,回答一个十以内的加法,说出的答案要正确,但用手比划出来的数字,必须是错的。这就是要求杨迪一心二用,十以内的加法计算,是一个有意识的脑力活动,手比划错的数字,是另一个有意识的脑力活动。也就是杨迪必须,大脑同时处理这两个思考。

结果呢?杨迪只需10题做对6题就能成功,但最终,杨迪挑战失败。

虽然这两个思考,分开来都非常简单,甚至感觉不费什么脑力,但一旦要同时处理,你就没办法完全准确的进行了,这就是大脑的局限性。

因此,大脑的第三个局限是,同时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的大脑,一般只能进行一项有意识的脑力活动。

那么,当我们在工作中同时面对多任务时,应该怎么办呢?如何科学用脑来应对这个局限,我们下一集继续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务太多我很想一心多用,却总是做不到,这才明白了大脑这个局限 ——《效率脑科学》精读分享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