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持证上岗11——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很多父母都被同一个问题困扰着——孩子的习惯特别不好,在家没规矩,出门没礼貌。这样的孩子有时候他爹妈都很嫌弃,更别说让老师和长辈们喜欢了。

做父母的都很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但问题在于,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常常感到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一着急就会滔滔不绝的讲起大道理来。孩子听不懂,即使听懂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因为反复唠叨而产生反感。

到底怎么样才能把孩子的坏习惯给消灭掉,帮他养成好的习惯呢?不说人见人爱,起码要讲文明,懂礼貌。如果你也碰到了这样的问题。

先从小事入手,一步一步手把手地教孩子。

对于未成年人的孩子来说,具体的、形象的、明确的行为规范远比空泛的大道理要管用得多。

李红的女儿枣儿,是一个非常有礼貌的孩子,还特别善解人意。一直以来人见人爱,无论到哪,都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女孩。甚至许多给李红家打过电话的人都会惊叹说:你这女儿太可爱了,我什么时候一定要见见她,我从电话里就仿佛看到这个女孩的微笑。

因为枣儿接电话的时候,一拿起电话就会说:“你好,请问你找谁?” 如果她妈妈不在,她就会说“我妈妈现在不在,你有什么事情需要我转告她吗?需要让她给你回电话吗?” 如果对方不挂电话,他肯定不会先放下电话。都是等客人挂电话之后,自己再放下电话,礼貌非常周全。

好多父母都特别羡慕这样的孩子,就拿接电话这么小的事情来说,一开口就是,“喂,找谁?不在。” 然后啪的一声就挂了电话。甚至有时候连爸爸来的电话都没听清楚就挂了。枣儿为什么那么有礼貌呢?他父母是怎么教的?

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她妈妈是这么教他的: “凡是给咱们家来电话的人,大都是咱们的朋友、客人,对待客人一定要热情,所以你在接电话的时候也一定要开开心心的。接起电话,首先要问: 你好,请问你找谁?然后该谁接的电话就让谁来接。该做什么记下来,然后挂电话。”

这么一件小事,她的妈妈都会安排的明明白白,每一步都设想好了,枣儿只需照着做就可以了。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难免会记不住很多细节,枣儿也有忘记的时候。

比如刚对电话那头说完“我爸爸不在” 就忘了接下来该说什么了,妈妈看见了就提醒他想一想,接下来你应该问什么呢?是不是要替爸爸问一问,找他干什么呀?你又能帮电话那边的客人做什么呢?

这样多提醒几次以后,过了几个月,枣儿就非常习惯了。枣儿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很大程度上和他父母的礼仪规范分不开。用一句比较古典的话来说,是枣儿的家风造就了她。

或许会有父母说,枣儿家的例子虽然很成功,但现实却是一家一个样,不能让所有的家庭都效仿。

确实,父母制定合理的行为规范,最终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一辈子都能从中受益,但具体的做法肯定要按照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来定,所以接下来我就不讲具体的做法了。而是分享一些普遍发挥作用的原则。这些原则对每个家庭都适用——

第一,父母一定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来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经常会习惯性的给孩子下命令。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书包整理好,省得明天早晨手忙脚乱地说完,父母还不忘补一句:听到没有?

你自己想一想,是不是也和孩子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你总是用居高临下的姿态跟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就可能会有逆反心理。所以,为了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履行规则,就一定不要命令他做事。

第二,只要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

而且要表达到实处,怎么算表扬到实处呢?如果你的孩子把房间整理的很干净,你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来表扬他。

首先,你要很惊讶地对他说: “你房间原来那么乱,半个小时就收拾好了。”

孩子肯定会说:“这有什么难的?”

然后你再接着问一些细节:“之前那些堆的乱七八糟的玩具你都放哪儿了?是不是藏床底下了?”

孩子这时候多半会说:“怎么会,我都放在该放的位置了。”

这个时候,你都不用检查了,可以真情实感的夸他一句:“你真棒,辛苦了,妈妈特别喜欢你现在的房间。”

以上这段对话如果浓缩为一句话:“你真棒”,孩子会明白他到底哪儿做的棒吗?是房间干净整洁呢?还是花了很长时间让所有东西都归位这个过程呢?

所以,表扬孩子一定要落到实处,不然只是空泛的夸奖一句。他就可能混淆了过程和结果,甚至可能为了实现结果而动一些歪脑筋。

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父母就不要只是讲一些大道理,而是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明确的行为规范,然后带着他一一践行。

在培养孩子好习惯这件事上,每个家庭都要遵守这两个原则——

第一: 不要命令式说话,

第二: 表扬到实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持证上岗11——培养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