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解忧诗词说王维诗一首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唐代王维

——

渭水自萦秦塞曲,

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

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

不是宸游玩物华。

——

译文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

注解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汉宫:也指唐宫。

銮舆(luán yú) :皇帝的乘舆。

迥出:远出。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此句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

阙:宫门前的望楼。

阳气:指春气。

宸(chén)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物华:美好的景物。后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

蓬莱宫,即唐大明宫。唐代宫城位于长安东北,而大明宫又位于宫城东北。兴庆宫在宫城东南角。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从大明宫经兴庆宫,一直到城东南的风景区曲江,筑阁道相通。帝王后妃,可由阁道直达曲江。王维的这首七律,就是唐玄宗由阁道出游时在雨中春望赋诗的一首和作。所谓“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诗一开头就写出由阁道中向西北眺望所见的景象。首句写渭水曲折地流经秦地,次句指渭水边的黄山,盘旋在汉代黄山宫脚下。渭水、黄山和秦塞、汉宫,作为长安的陪衬和背景出现,不仅显得开阔,而且因为有“秦”、“汉”这样的词语,还增强了时空感。诗人驰骋笔力,描绘出这样广阔的大背景之后,才回笔写春望中的人:“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因为阁道架设在空中,所以阁道上的皇帝车驾,也就高出了宫门柳树之上。诗人是回看宫苑和长安。这里用一个“花”字渲杂繁盛气氛,“花”和“柳”又点出了春天。“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这两句仍然是回看中的景象。经过三四两句回旋,到这里再出现,就更给人一种高峰突起的感觉。云雾低回缭绕,盘亘在广阔的长安城上,云翠中托出一对高耸的凤阙,像要凌空飞起;在茫茫的春雨中,万家攒聚,无数株春树,在雨水的沐浴中,更加显得生机勃发。这是一幅带着立体感的春雨长安图。由于云遮雾绕,其他的建筑,在视野内变得模糊了,只有凤阙更显得突出,更具有飞动感;由于春雨,满城在由雨帘构成的背景下,春树、人家和宫阙,相互映衬,更显出帝城的阔大、壮观和昌盛。这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为过渡到下文作了铺垫。“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古代按季节规定关于农事的政令叫时令。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天子出游,本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这是一种所谓寓规于颂,把皇帝的春游,夸饰成顺天道之举。

  古代应制诗,大多是歌功颂德之词。王维这首诗也不例外,但诗歌的艺术性很高,王维善于抓住眼前的实际景物进行渲染。比如用春天作为背景,让帝城自然地染上一层春色;用雨中云雾缭绕来表现氤氲祥瑞的气氛,这些都显得真切而自然。这是因为王维兼有诗人和画家之长,在选取、再现帝城长安景物的时候,构图上既显得阔大美好,又足以传达处于兴盛时期帝都长安的风貌。

——

转发网络“解忧诗词”文章:

很多人看到这首诗的第一感觉就是诗题好长,我们平时常见的诗题大多在十字以内,简洁明了。

但其实诗题长也有长的好处,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诗歌的背景,例如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这首诗的真正标题长达50字,直接交代了诗人的写作意图。

王维这首诗也是如此,从诗歌标题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例如这是一首应制诗,写作时间是春天,地点是大明宫通向兴庆宫的阁道,吟咏的意象是春雨。

在很多诗人笔下,春雨是温柔的,细腻的,缠绵的,王维此诗则不然,虽同样是描写细细的春雨,却给人一种气象万千,雄浑壮丽的感觉,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诗写得有多好。

诗歌首联紧扣标题中的“望”字,从大处着笔,勾勒了一幅水绕山环的图景。

渭水是黄河最大支流,而秦塞和汉宫又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诗人以渭水和黄麓山为空间背景,以秦、汉为时间背景,双管齐下,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广阔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盛大气象。

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中,出游的主人公也就是皇帝登场了,颔联两句描写的就是出游的盛况。

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刻意突出皇帝出游的盛大场面,而是以柳树和百花,既暗合春光,也侧面烘托了当时繁盛的气氛,足见诗人之匠心独运。

再来看颈联,将宫阙的高大壮阔,春日的勃勃生机,社会的繁华兴盛写到了极致。

云雾缥缈,目之所及,大多朦朦胧胧,只有大明宫前的翔鸾、栖凤二阙,高耸突兀,像要凌空飞起。

春雨绵绵,透过雨幕望去,树木更加葱茏,掩映着千家万户。

这两句暗合标题,描绘了一幅极其壮丽灵动的“雨中春望图”,虽然诗人的本意是为歌功颂德,但是能够将奉承之语描写得如此引人入胜,也是不容易。

最后的尾联,笔锋一转,“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表明皇帝出游并非是为了享乐,而是顺应自然天道,既是奉承,又暗含规劝之意,可见诗人用心良苦。

整首诗来看,虽意在歌功颂德,却无一毫谄媚之语;虽写绵绵细雨,却无一丝纤柔气息。

短短56字,便描绘了一幅开阔盛大,又明丽自然的图景,尽显盛唐气象。

虽然是一首应制诗,却凸显了诗人极其高超的艺术手法,不仅入选《唐诗三百首》,历代文人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壮丽高奇,钧天之奏,非人间有”、“端庄流丽,无字不妙”、“真‘诗天子也’,伏倒李、杜矣”……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发:解忧诗词说王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