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一起捋一捋《大自然的社交网络》里的逻辑线

今天推荐给大家《大自然的社交网络》,亲测适合亲子共读——青藤自然用这本书做过亲子共读读书会,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全程投入。

因为书有讲了很多动物们的行为、境遇,孩子们感兴趣这些动物故事,我这个大人也闻所未闻。另外,我8岁的儿子正是对因果关系感兴趣的时候,书里有让他烧脑的N条逻辑线。

比如,开篇就是:为什么狼拯救了森林?( Why wolves saved the trees)

最简单的逻辑线是:狼多了—鹿就减少了,植食性动物减少了—植物就变多了——

然而,自然界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远没有这么简单,

“令人惊讶的是,食肉动物竟然可以让河流改道,进而重新形成河岸。”

“鱼会导致鹿群数量下降?”

“回升的鹤群数量竟然影响西班牙的火腿产量?”

“蚯蚓居然操纵了野猪?”

……

非常喜欢作者“钟表”这个比喻:

“大自然好比是一个巨大的机械钟表,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清清楚楚井然有序,并且相互关联,每一要素都具有各自的位置和功能。”

当大自然这个钟表出现偏差,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才可能找出是哪一个齿轮出现了问题,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庞杂而又清晰井然。

孩子在书中沉浸的样子,就像当年拆解玩具又组装回去的我,虽然组装好之后“多出了”几个零件。

学习最高的境界是致用,后来儿子女儿在小区玩的时候,会劝邻居不要捕捉咪咪嘎(蝉),观察就好了。并给出了一支奇葩的逻辑线:

蝉少了…植物的病虫害就少了…时间长了人类就会忘记给植物打药了…植物就会(忽然)灭亡…人类也就灭亡了(没有食物了)……

儿子的这个逻辑够奇葩,但确实是他的真实认知:“打药”这件事是壹零后脑子里的“自然要素”之一。

推荐《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大人会喜欢书里普遍联系的生态观点,孩子会喜欢书里的动物世界。

这本书至少能够陪你们度过一段安安静静的亲子时光,至少能够让孩子增长见识,还很可能让孩子脑洞大开,思维能力提升。

再次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带孩子一起捋一捋《大自然的社交网络》里的逻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