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相约读书打卡第291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二章《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的第八节:《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其戏剧性的症状,常缺乏明显的现实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心灵地图》一书中宣称:(神经症的)症状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疗的开端……它是来自潜意识的信息,目的是唤醒我们展开自我探讨和改变。

神经症在幼年时播种,成熟期发作。

神经症症状,其实只是一个象征,问题的核心在于患者的一些创伤体验,只不过这个创伤体验主要并不是源自此时此地的创伤事件,而是产生于幼年发生的一些创伤事件

幼年时,对于严重缺乏人格力量的小孩来说,这些创伤是“不能承受之重”,如果直面它就会遭遇心理死亡或实质死亡,所以幼小的孩子会发展出一套特定的心理防御机制,扭曲创伤事件的真相,将其变得可以被自己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讲,神经症是一种保护力量,可以保护幼小的孩子度过可怕的童年灾难。

同时,当时的创伤体验就会成为一个“脓包“,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藏”起来。等当事人长大后,再一次遭遇和童年类似的创伤事件,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藏”在潜意识中的“脓包”就会被触动,并最终表现出相对应的神经症。

神经官能症在心理疾病中,情节最轻,也最容易治疗。

案例:

罗宾对艾滋病的恐惧,其实只是一个象征,并无现实意义,他真正担忧的是不能升职。这种担心是他的潜意识在起作用,本人并不明白。

被压抑的愤怒变成了焦虑。也就是说,当这些“小大人”们潜意识中积攒了太多的愤怒时,他们表达出来的反而是焦虑。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即神经症的方式,把愤怒表达成焦虑。

应哀悼过去,而非倾倒愤怒。让患者承认自己童年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就像是哀悼自己一个逝去的亲人那样。这样一来,罗宾的愤怒情绪就会得以宣泄,潜意识里那个“脓包”就会消失大半。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