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共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03

写作就是研究、反思,拿起了笔,就是踏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01  教后记,怎么写

读过吴老师的《怎样写好教后记》,越发感到自己根本就没有认真思考对待过这个问题。

写教后记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下节课能做得更好。

为什么写不好教后记?一是态度有问题,二是反思不深入,找不准反思的“点”——找不准有研讨价值的反思问题;反思触及不到课堂教学规律、学科教学本质的东西。

怎样写好教后记?

第一,化整为零,深入反思,独立成篇,形成系列。

上完一节课,总有很多地方需要反思,很多问题值得研讨,但是,面面俱到就会面面不到,所以,每次选择一个主题来写,深入反思,从多个方面分析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总结出规律。这样研究得多了,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系统。

第二,少些课堂实录,多些规律总结;少些细枝末节,多些“状态观照”。

平时写教后记,我总会记录课堂的某一个环节,针对这个环节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不尽人意的地方,根本没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也很少关注学生的状态。教师更要学会从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第三,别让“课堂生成”喧宾夺主。

最近几年,我们总是强调课堂生成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说,如果课堂上没有生成什么精彩的东西,那这节课就是失败的。而吴老师则认为,许多课堂生成的原因是备课时的预设出现了问题,或者说,老师考虑得不够完备,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运用过程还需要深刻反思。

第四,视野宽一些,不局限于一节课。

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建构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和教学思想框架。

02  学写观课记

我们的听课记录倒是每周都要写,因为我们除了学校安排的听评课活动外,教研组还安排了很多听课教研活动,尤其是近两年年轻老师越来越多,我们每周需要听很多节课。

可是,即便再认真地听课评课,也是模式化的,也不可能像吴老师说的观课记这样专业。

1、找准观课时关注的点,或者说明确观课的目的,确定重点观察目标。

比如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研究老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艺术,那么,我们的重点就是观察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驾驭课堂的能力、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课堂语言的使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等。

2、先了解这节课的内容,心中有“预设”。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设计?要用哪些方法来教学生?这样才能把握讲课老师的目标和重点,以及教学组织策略。

3、结合自己的观课目的,对自己研究、探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阐述。

用“如果我来教……”的话语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4、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

学习,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其中还包含着意志、情感,态度等人格元素的锻炼与培养。作为教师,必须善于通过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精神状态等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5、对一节课的研究延伸至对如何上好一类课的深入思考。

如果能把这个问题思考得深入透彻,就能使自己从教学的忙乱、低效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学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假共读‖《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