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工作日记

案例:

    该生邹某,男,四年级学生,高高瘦瘦,眉眼清秀,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乖巧。

    夏令营的第一天,妈妈把孩子送到教室报到,办理好入学手续之后随即离开了学校。新环境、新同学以及新老师,一开始并没有让他表现出不适应感。

    夏令营的第二天,晚餐时间其他同学都在专心地吃饭,唯独他一人坐在餐桌上不吭一声,我走过去询问情况,他一脸委屈地说老师我好想回家。我当时心里想:孩子第一次寄宿,有不适应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就仅是耐心劝导他吃饭。下了晚自习后,其他同学都听从老师的号令排着长队回了宿舍,他愁眉苦脸地看着我说:“老师,我想回去”。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肯定受了委屈才会如此,我当时摸了摸他的脑袋,亲切地安慰着他,他告诉我说,他和新同学发生了矛盾。在进宿舍铁门的楼梯间,他突然拉着楼梯间的防护栏,说自己不愿意进宿舍,怎么也劝不动。这个时候,亲自来查寝的校长路过,我将邹某的情况告知校长,校长不厌其烦地劝导他,引导他要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要学会独立,邹某丝毫听不进去,一意孤行,但他也知道老师们工作很辛苦,让我们早点休息,他说要自己坐车回去,我一把抱起他,把他送到宿舍里,再来安慰他,他大声地哭了出来。我拨通了家长的电话,他哭丧着对妈妈说要自己坐车回去。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家长也一心想要孩子学会独立。邹某站在宿舍的走廊上,德育主任和教务处主任过来询问情况,拉着邹某在床上坐着,不停地劝导。夜深了,同学们都一一躺在了自己的床铺上,老师们也纷纷离开了宿舍,唯独他站在漆黑的走廊上哭丧着脸,低声地抽泣着。直到晚上11点多,我还收到了生活老师发来的微信说,邹某一直站在那里不愿入睡。

    夏令营的第三天,邹某的情况没有好转,校长知晓后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夏令营的第四天,校长把他叫到了校长办公室进行谈话。第四天的晚上又不安宁,我又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把所有的情况都跟家长交代清楚。邹某竟然威胁自己的家长说,如果不来接他,就不吃饭不洗澡,我听说邹某三天没有洗澡了,出于对孩子关爱的本能,我强行把孩子抱去洗手间,脱掉了他的上衣。刚开始他还反抗,我加大分贝,声色并厉,他立即自己扭开了热水开关。随后我坐在他的床上,一边安慰一边教育。

    夏令营的第五天,也是夏令营的最后一天,在家长会上,我大力地表扬了邹某,他慢慢地适应了这个集体,坚持到了最后一天,家长会结束后,邹某被妈妈接了回去。

    开学的前一天下午,邹某妈妈把他送到宿舍,我刚好在宿舍碰见他们,邹某妈妈提着东西放在了床上,但是邹某意图要往楼下跑去,妈妈立马追了过去,并严厉地训导他。

现在,邹某已经将自己完全地融入了这个新环境,他迈出了第一步,战胜了困难,也战胜了自己,他是一个聪明体贴的孩子。

案例分析及对策: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寄宿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等原因,使邹某十分依赖家庭。有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对邹某本人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加强与邹某的交流,对其进行引导,加以帮助。

  在本案例中,我冷静下来分析,首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邹某以前的情况和性格特点,在保证邹某安全的前提下,以冷处理的方式给予邹某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另寻时机与他进行谈心交流。对于此事,尽管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但我细致地琢磨孩子的心理,加上校长的大力指导,采取假装不去关注他的做法,让邹某慢慢地适应了新环境。

反思:

    其一:教育方式要个体化,既要深知孩子们的共性,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对症下药,才能一针见血。

    其二:遇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对问题加以思考,先着重处理好突发事情,事后再细致分析其根究。

    其三: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跟孩子进行心灵沟通,才会得到孩子的认可。

    其四: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首孝悌,次谨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促其全面大学。

    其五:保持一颗细腻敏锐的心。要细心地去发现被隐藏的问题,不要置之不理,孩子在学校的依靠是老师,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会请求老师的帮助。要有耐心,耐心会打动孩子们的内心,会让孩子们在新的环境更加有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班主任的工作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