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迎接2013

                    在重庆迎接2013

                                                   2013.1.20 补记

      2012.12.31日,早八点,儿子送我们到成都北站,教我从自动取票机上取出为我们定好的赴重庆的往返动车票,我们又踏上旅途,开始了跨年度的重庆之旅。

       适逢2013年元旦,学校放了五天假,可是一月份正是成都最冷的季节,且今年气温尤其低,呆在成都家里无事可做,倒不如趁此机会去重庆——我们在成都三年多了,还没有去过近在咫尺的重庆(暑假、寒假都要赶着回家,没有时间,再说暑假去重庆太热了),即避寒,又可以了一桩心愿。 

     八点整,动车准点开动,两个半小时即到达重庆北站。出了站,打了一辆出租到沙坪坝的岷山饭店下榻,办好手续,到房间里略事休息,不舍得耽搁太多时间,下午3点多就出来,先是在沙坪坝的三峡广场兜了一圈,竟然看到了郭沫若、冰心、巴金的塑像,还有一组群雕《三峡号子》,表现过去长江三峡纤夫们拉纤的场景,很有力度,但是江水太写实了,反而减弱了三峡纤夫们的力量感染力。草草转了一圈,然后就打车去朝天门码头。

       六年来,我和妻子天南海北的去了很多地方,经常体验人在不同路上的那种感觉。旅游,不一定要刻意的去读懂什么自己未闻、未见过的东西,倒是借助旅行这种形式读懂自己的生存状态、自己的内心所在、所望、所寄。在任何事物面前,人都是匆匆过客,一个远来的旅游人更是。 出门旅游,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目的地,但是很少有人对自己的旅游目的地能够满意而归的,为什么?他把自己在居住地得不到的一切东西、潜意识里的理想化的东西都寄托在那种没去过的“乌托邦”了,怀有这样心态的旅游人,恐怕没有不失望的旅行。  旅游不可能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因为你没法逃避现实,旅游只能借助于平常目光所及以外的风物情状来调节自己的心绪,获得一种内心渴望的满足,获得一种美的体验和享受,亦或是平时点滴积蓄起的某些情感的释放或寄托。旅游,人在旅途,心也在旅途,感受的就是这种状态,享受的也是这种状态。

       人的最美好、最朴实的生存状态是什么呢?其实应该是对人之初那种天籁般纯净的真诚、善良、美丽的永远忠诚,人倘能这样活一生,应该是真正幸福的人生。可是,世上人活着活着往往会因为心灵蒙受污染偏离了生命的本真路线而误入歧途,所以人世间永远在上演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喜剧,红尘萧萧、熙熙攘攘,各色人等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旅游,恰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灵魂自我解脱、自我救赎的方式——在短暂的旅行中,使自己的内心静谧下来,重新思考感悟人生的意义。人有时候是不由自主走向他途的,等到有所觉察时,往往已经走出太远而很难调整方向了,所以,经常选择一个目标出门去吧,悠悠然地随心所欲地走,别太匆忙,让自己的心和灵魂平静下来,在山水之间、天地之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历程和心灵的引领,倘能在某一时刻能回归到人的本真状态,重新调整自己,做出自然的正确选择,那就是旅游的最大收获!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自小喜爱出去走,去远方走,总觉着远方有某些神秘的、令我向往的东西在那里等着我,一次次的出门、一次次的归来,大自然里蕴含了太多的启迪人灵魂的昭示,每次旅途中偶得的本能般的对生命的思考和理解都令我激动不已,所以,我觉得我在我的生命里能够坚持了自我、保持了自己的纯真和平静心态,能够按照自己的灵魂意愿做人,和我的热爱自然、热爱华夏乡土人文、热爱走四方有关。

     2012年匆匆而过(屈指算来,我离开本土家乡已经7年了),2012年应该算是比较欣慰的一年,送走了一届高三毕业班,又迎来了一群巴蜀幼学子,开始了新的教学轮回,心底坦荡、心态平静,所以,和妻子很有一些心情出外走一走。

     重庆市近年来很有些变化,高楼鳞次栉比,密密麻麻,但是由于地皮少人多,城市扩张又缺少节制,高楼密度太大,显得很拥挤,用“高楼的森林”来形容毫不为过,人生活其中很有些压抑感,这一点和成都大不同。朝天门码头也是如此,虽然建的很宏伟、很有壮阔气势,但早已没有了从电影中看到过的几十年前的江边码头的那种风貌、那种味道。人的建筑建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的乡土文化感,我们即兴奋,又有些悲哀。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买了一张最便宜的夜游嘉陵江和长江的“清风”号船票,沐浴着有些寒冷的长江夜风浏览了重庆的长江夜景,其中聚集在江边峭崖上的洪崖洞民居在灯光的装饰下显得很有些古风味。

       2013.1.1,早早起来,打车去歌乐山,瞻仰了重庆烈士纪念碑和红岩纪念馆,纪念广场修得很阔大、很庄严肃穆。我们绕烈士陵墓默祭一周,然后去白公馆、渣滓洞。我在小学四年级时就读过《红岩》小说,内心深处刻下了无以磨灭的印痕,但是到真实的情境一看,还是受到深深震撼,我钦佩那些为信仰而不惜坐穿牢底、牺牲自己生命的共产党人,欣慰的是,倘若先烈地下有知,也应该感到欣慰,他们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现在已逐步迈向繁荣富强,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们可以含笑九泉了,倒是我们活着的人,在他们的墓碑前,应该洒下热泪,应该好好反思想想该怎么活着。现在的人总是满腹牢骚和抱怨——工作不好找、薪水低、房价高、维持小康生活水平压力山大等,可是,凡是50岁以上的人,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我们国家走到这一天实在是不易,现在的生活水准比过去——即使是十年前的过去,那也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我们的国家在进步、在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就说旅游吧,二十年前,我们有好的体力和精力,但是经济能力不许可,什么假期都得宅在家里,现在,可以自驾游,可以随意选择目的地自由行,可以走遍中国,还可以走遍世界。我们今年暑假已经办理了护照,不定什么时候,也可以出国潇洒走一回。人啊,应该知足、应该懂得感恩。

        下午到磁器口,因为元旦放假,磁器口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游人如潮,城管站在路口维护秩序,控制人流单向通行。虽然拥挤,失掉了品评古镇的颇多趣味,但是磁器口的青石板路和两侧充满老重庆味道的建筑还是深深吸引了我,我和妻子随着人流慢慢挪步,艰难的一个巷子一个巷子的走,有时候还旁逸斜出,沿着青石板路下去、再上来,这些场景的镜头应该在电影中见到过,特有味道。也真奇怪,普普通通的巷子、普普通通的石板路和木板房,本来很拥挤很狭小,可是,一棵大榕树、一张朴素的小木桌,一盏紫砂茶壶摆上,再加上两只木凳,就有了独特的风味,令人有远方归来的感觉,令人流连。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坐在那里细细品味,只能尽目光所及,拍照留念。路边一尊老重庆的修鞋匠人的铜塑吸引了我,我坐在他跟前的铜马扎上,让妻子给我拍了两张照。品尝了几样重庆小吃,买了一袋磁器口的陈麻花,还是挺好吃的。

        次日,一早赶去人民广场,参观三峡博物馆,博物馆修得亮丽堂皇,介绍三峡的环幕电影更是一大亮点,有关三峡的展馆布置的很好看,耗去了很多时间。对面的酷似北京天坛的重庆人民会堂要收门票,我们就在外面的广场上徜徉到尽兴,而后满足妻子的心愿,去解放碑商业区逛了一个下午。

       晚上,飘起了小雨,我们又到沙坪坝的三峡广场兜转了一圈。

       第二天,又到沙坪坝三峡广场转了一圈,中午退了房,乘地铁到重庆北站,下午6时到成都东站,儿子接着我们,一家人吃了饭,把我们送回学校。

       我生命里程中的2013年,是在重庆开始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重庆迎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