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半年,存款翻了八倍,还是输了!

一直没有时间写,一直忘了写,终于在新年前搞定这份年终总结。

有些东西,值得被记录,从现在回头看: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2018,22岁的我,毕业了,没有靠父母,存款同比增长800%+,学会了苦中作乐。

这一年,从深圳到上海,上海到珠海,深圳到上海,上海到深圳,深圳到上海,再从上海到深圳,一路兜兜转转,终于在19年前回到深圳。

实习,答辩,毕业,工作,出差,再到翻咗屋企,年初在上海实习差点活不下去,年末再回深圳存款已翻八倍。


01 我的理财和投资故事

作为一个大一就开始做兼职的人,深知理财和投资自己的重要性,来看看我和理财的故事以及一些数字吧!

大学期间,每月1000生活费,赚钱+理财=浪遍全国!

在上海实习半年,月薪4000不包吃住,攒下了五位数。

毕业半年,被看不起,瞧不起,然后也有4W+的存款。

虽然也没存多少钱,可能还比不上别人的一个月工资,可理财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数字,而是这些数字背后的经历。

我是个没什么能力的人,就是有点自律,有点独立,工资也不高,每月40%多的工资拿来租房,偶尔补贴一下家用或者给老弟打点生活费。

有时会和朋友讨论理财这个问题,很大一部分都是说没什么钱,不理,直接丢余额宝,或者说我知道理财很重要,但感觉好难,不会也不想学。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个工作狂型的朋友,每月收入至少五位数,毕业两三年了,我觉得存款肯定有六位数吧!某天朋友聚会,她吐槽说,其实我现在一直是负债状态,没钱理财,更没时间。

如果说以前的理财是记账养成好的消费观以及投资自己,那这一年也终于进入投资的真正阶段——用钱生钱。

2018年7月,开始定投基金,工资低,每月投500-1000,强制自己存款,经历了一堆黑天鹅事件,千股跌停,加上是小白实践阶段,绿得可怕,后来又精挑细选了五只指数基金,全红。

目前在基金投入13000+,整体收益为1个点,跑赢了大盘,将一些学习到的理论进行了实践,也算是勉强入门了吧。

投机买入的两只基收益为绿,学会简单的估值后再投资买入四只基收益全红,其中有一只运气比较好,有17个点。

毕业后,开始主动去学习一些经济和金融相关的知识,比如安全边际、价值投资、市场有效悖论、降息降准、资产证券化、估值(PE/PB/ROE)等专有名词。

它们是什么?背后的逻辑/原理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利好or利空?不懂那就学呗!

偶尔也会去关注一些政府的政策,上科创委、发改委、经信委、财经网, 毕竟要了解整体的一个宏观大环境。 我们制定不了规则,但我们可以了解规则,并在规则限制内最优化地利用资源,产生最大化的收益,同时少走坑。

07年牛市时,老爸炒股赚了好几万,08年金融危机,最后倒亏了几十万,我以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知道了。不去估值,也不去分析,更多的是听朋友推荐和“靠感觉,”这叫投机。

先分析数据,看历史百分位判断估值,再参考以往牛市熊市的净值,再保留一定的安全边际,在价格低于估值时买入,这叫投资。

我一开始买基金也是这样,XX宝给我推荐了几只五星级基金,我心想五星的肯定不会差,而且感觉会涨,再说也可以定投分摊风险,后来最亏的就这只。

当然,有很多地方都是浅尝辄止,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小亏了一些学费,不过还是可以赚回来的,最重要的积累了实践的经验以及投资的心态,也找到了自己投资的两条原则:一是不懂的不碰,二是投资不加杠杆。



02  我还是输了呀

回深圳之前,我跟老妈说:“经济寒冬,我被公司开了。”老妈说“谁叫你不优秀,没有给公司创造价值。”

其实我只是被调回去了,那晚突然觉得自己好累,因为不被理解。我也在问我自己,什么算优秀呢?我不优秀有错吗?

毕业后遇到的同事大多是工作两三年或者大我两三岁,当我比同龄人优秀一点点时,我又要跟这些能力甩我几条街,学历也甩我几条街的人竞争,别人各方面都比我好,我拿什么去竞争?

从小到大,父母就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考试要争第一,以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作为一个处女座,我将追求完美发挥到了极致。比如: 我想等我变优秀以后再去追一个女生,所以身边很nice的同学、朋友、同事给我介绍她们优质的朋友时,我都婉言谢绝了。

我想等我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再去做一件事时,等我准备好后却发现已经晚了。

然后呢!

我在慢慢变得更好的时候,大家都在变,就像曾经喜欢的女孩已为人妻,最后才发现等自己变优秀了再去追女生根本来不及。 还是输了,一败涂地!

而我做一件事时也开始边学边做,不再像以前那样等所有准备好再做,毕竟机会可不会等你。 其实很多事情,你以为的终究只是你以为。

2018这一年,喜欢上了听歌,就一个人,安静地听,不时轻哼两句。

音乐,就像篮球一样,陪伴我度过很多一个人和不被理解的时光。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看电影,沉迷于那些单曲循环过的歌,只是有自己的影子,它让你回忆起那些感动的点点滴滴。

只是后来,耳旁响起了熟悉的旋律,想要再分享时却发现已时隔境迁。

音乐里有故事,旋律中有世界。

因为音乐,我浮躁的内心得以安静,等待不再漫长,生活也不再枯燥。


03 那些经常旅行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那些经常旅行的人,有的后来以旅行为职业,有的回归另一种生活! 而我,算是后者吧!

关于深圳,以前很想逃,现在很想留。

2018年,在慢慢地做减法,关朋友圈、丢手机、开飞行、佛系、养生,不烟不酒不泡吧,一个快97出生的人,硬生生活成79年大叔的样子。

那,我的佛系心态是怎样的呢?

以前总想做些什么事情去证明自己,告诉别人自己好像很厉害,现在不会了,事情会更努力去做,但少说了,毕竟我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以

前遇到很多困难就自我设限,太难啦,肯定不会的,放弃很舒服,现在是打破自己的舒适圈,再逼一下自己,不撞南墙不回头,或者把南墙撞破好像也不错。

以前总想着给他人点赞评论经营好朋友圈就可以维持关系,现在大部分时间朋友圈都是关的,频刷朋友圈不如跑个步,看本书,听听歌,思考几个问题。

以前很羡慕那些经常旅行可以去很多地方的人,现在看到别人在朋友圈发旅行的照片也无感了,因为很多都去过。

这一年,有朋友约我去西藏,有朋友约我去看冰川,有朋友约我去看极光,我也婉言谢绝了,并不是没有钱,只是觉得自己不能再像当初那么任性了,当然也在等一个人,然后带她去看银河,去看满天的星星,去一颗一颗地数着流星。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最好的样子不是热热闹闹,有很多朋友在身边,而是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场又一场离别,最后终于可以淡然地对自己说,我终于不那么执着了。


04  关于2019的那些flag

2018,除了存款翻倍,更多的是打心底在感觉自己在变好以及还有那么一些很值得深交的朋友在身边!

以前觉得很厉害很有距离感的人,现在也能坦然地平等交流,少了一点自卑,多了一点自信。

 从大学到毕业,一直伴随我的是迷茫和不知所措,但我用上进、自律、独立的心态去面对,结果还不错!

没旅费就赚,赚了就飞,飞完安静沉淀,再赚,再飞...

之前买不起的五月天演唱会内场票,现在加个零也可以买。

以往做的梦说的话,原来是可以慢慢去实现的,而不再是“我想。”

 以后会怎么样?

做这件事是否有意义?

是否可以变现?

哪条路是最好走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我不想做国家一级退堂鼓表演艺术家。


就像我去骑行一样,一路上被很多人超越,也在超越很多人,上坡狂踩,下坡加速,平路保持体力,偶尔加速,很累很疯狂,而那些车、人、景、歌曲的节奏就像是外力,鼓舞着我前进。

最重要的是,路很长,指不定谁更辉煌,走得快和走得远是两件事!

2018,就这样吧!往事清零!

2019,野蛮生长,未来可期。

详细内容及图片可看原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半年,存款翻了八倍,还是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