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力量》第七章 空间(卡片写作练习42)

《当下的力量》第七章 空间(卡片写作练习42)
标签:空间#无物#未显化状态

原文
空间
就像声音离开了寂静就无法存在一样,如果没有无物(nothing),没有安置物体的空间,物体也不会存在。每一个物体或身体都源于无物,并被无物包围,最终又会回到无物状态。不仅如此,在每个物体的内部,“无”远多于“有”。物理学家告诉我们,物质的坚固特性其实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坚固的东西,包括你的身体在内,几乎都有百分之百的空间。而且,原子之间的距离,以原子的大小来说真是巨大无比,即使在原子内部也有巨大的空间。这种感觉更像振动的频率,而不是坚固物体的粒子,或更像一个音符。佛教徒2 500年前就知道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的本质都是空。
未显化状态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作为寂静存在,它还作为空间充斥于这整个物质世界中。就像寂静一样,我们很容易忽略空间。每个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空间里的事物上,谁会注意空间本身呢?
你似乎在暗示:空或者无物不仅仅是什么都没有,而且还很神秘。到底什么是无物?
你不能这样问这个问题。你的思维在努力地将无物转变为物体。在你将它转变为物体的那一刻,你已经丢失了它。无物——空间,是未显化状态以外显的方式出现在感官的世界中。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表达了。即使这样,这种说法还是有点自相矛盾。它是不能成为一个学科的,你不能获得“无物”专业博士学位。当科学家们研究空间时,他们通常将它看成“有物”,因此他们完全错失了空间的本质。所以,最近的理论说空间根本不是空的,空间中充满了物质,这也不令人感到惊讶了!一旦你有了一个理论,你就会很容易找到证据来证明它,至少在其他的理论出现之前都是这样的。
“无物”只有在你不去理解或掌握它的时候,才能成为你进入未显化状态的一扇大门。
这难道不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吗?
不,不是的。我是在给你一些提示,向你显示如何将未显化状态带进你的生命中。我们不是在努力地去理解它,因为没有东西要去理解。
空间中没有“存在”。“存在”(to exist)字面上的意思是“显现”(to stand out)。你不可能去理解空间,因为它不会显现。尽管空间不存在,但是它却使得别的东西得以存在。宁静也不存在,未显化状态也不存在。
所以如果你将注意力从空间内的物体移开,而开始关注空间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这个房间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家具、图画等之类的东西在房子里,但它们不是这个房间。地板、墙壁和天花板确定了房间的范围,但它们也不是这个房间。房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空间,当然是空空如也的空间。离开了空间就不会有房子,因为空间是“无物”,所以我们可以说,那里没有的东西比那里有的东西更为重要。因此请你去“意识”那些围绕着你的空间,别去思考它。感觉它就可以了。请关注“无物”。
当你这样做时,在你的内心就会发生意识的转变。原因是,在内心,与空间里的物体(如家具、墙等)相对应的是你的思维“物体”:观点、情绪和感受。而空间的对应物是使你思维“物体”存在的意识,就像空间使得万物存在一样。所以如果你将你的注意力从事物——空间的物体上移开,你就会自动地将你的注意力从思维上移开。换句话说,你不可能同时去思考空间而又觉知到空间——宁静也是一样。但是通过觉知你周围的空间,你会同时意识到无思维的空间,纯意识的空间:未显化状态。这就是对空间的沉思如何变成一扇大门的方法。
空间和宁静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是相同的“无物”。它们是内部空间和内部寂静的外显。就是定静,也是孕育万物的温床。然而,大部分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状态。对他们而言,内在空间和定静是不存在的。他们失去了平衡。换句话说,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或者认为他们知道,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上帝。他们完全认同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形式,对自己的本质毫无认识,而所有形式都是极度不稳定的,所以他们又生活在恐惧当中。这种恐惧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和别人的深深的误解,也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
如果你有意识地与未显化状态相联结,你将会珍惜、热爱并深深地尊重显化状态和显化状态下的每一个生命形式,因为它们都是超越形式的那个合一生命的一种表达。你同样也会知道,每一个生命形式最终都会消失。总之,世间的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了。用耶稣的话说,“你已经征服了世界”,或者用佛陀的话说,“你已经到达了彼岸”。

核心观点

无物——空间,是未显化状态以外显的方式出现在感官的世界中。这是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表达了。

我的转述

你要关注的不是物质、存在,它们会引发你一系列的情绪、观点和感受,是扭曲的世界观。

你要通过物质、存在把意识集中在无形的空间、寂静中。那一刻你的思维停止了,你不会恐惧和焦虑。

我的体验是什么?

我们到达彼岸不是通过物质,而是通过物质以外的无物到达彼岸。

说这话可能有点绕,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物质上面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只关注于物质,而这个世间显示物质存在的东西,实际上是无物的衬托得来的。只有与无物质相对比,我们才有物质的认知。

空间中存在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对应的是除家具之外的空间。其道理相同,也就是上一篇我们说到的声音和寂静的关系。
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有形的,有声的实体的东西,而忽略了那些无形的、寂静的、空间的存在。

我们愿意处在闹哄哄的环境中,觉得那样是真实的,有烟火气的,实际上我们处在没有喧嚣的世外桃园时,我们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形式。

不用刻意追求世外桃源,当你的注意力在无声、空间上时,思维会停止,你不会被喧嚣淹没并迷失自己。你内心的喜悦如同世外桃源。

我将如何把我的注意力放在空间、无声上面?

学会独处。不以人云亦云的观点就是对的,不以与众人一样的举动才是受欢迎的。

你活出了自己,有自己的个性,独一无二,从内心来说你是喜悦的。你不会把目光集中在有形的事物上面去对比。

当你不去对比的时候,当你脱离了这些物质,去享受空间、无声的时候,那种未显化的状态是相同的。人和人是平等的,那是生命的本质,你会接纳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下的力量》第七章 空间(卡片写作练习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