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4 《回归故里》

1.所有对逝者的哀悼都会引发生者对自己的思考。

2. 每次我用消极的词汇“贬低”自己的童年,就会有一种无声的自责或迟或早地笼罩在心头,从来如此。

3. 人们如此地执着于自己对他人的憎恨,我猜愿意之一便是,他们知道一旦憎恨消失,痛苦就会袭来。

4. 阶级敌人通过国家法律无时无刻不在行使着他们的权利,平民阶级则用犯罪的方式顽固地抵抗着这种压迫。

5. 社会规则会对所处其中的所有人施加影响,那些希望一切事物都“井井有条”、充满“理性”、符合“标准”的人便可以将我们自幼年开始习得的社会规范视为圣旨。我们通过对社会的学习、通过社会规则带给我们的拘束感,将这套社会规则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意识中。

6. 她用自己在电视听来的精神分析术语解释,“我下意识地回避了这个问题”。事实上,她一直都记得这件事,只是不愿提起,但同时又不禁时不时地映射这段历史。

7. 在战败、被占领的时代过去后,通过惩罚那些不守妇道的女人(的确如此的,以及被猜测如此的)并重新肯定男性对于女性的控制权,国家得以重振雄风。

8. 生活继续:争吵、大喊大叫、相互谩骂就像从前一样继续着。对另一半的憎恨上升为一种生活模式。、

9. 我深知她对我的爱,以及我们之间的不平等:她从早到晚地给我烹制土豆和牛奶,好让我可以坐在阶梯教室里听老师讲柏拉图。

10.如果一种政治观念对于它所解读的群体的生活漠不关心,还因为他们不符合它的想象而批评他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政治观念?

11. 拥有相同的社会位置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经历了相同的社会现实并拥有相同的欲望。

12. 我的母亲在几年之后才发现我属于她不知该如何称呼的那一类人——“像你一样的那种人”,她只能这样说。她不想使用任何贬义词,也对这件事不大了解,因此她无法找到一个正常的词汇来进行描述,只能使用这样一种拙劣的代用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9-04 《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