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S Max的系统结构的学习思考与个人想法

软件的设计应用,在视觉绘图等相关行业中,用软件辅助非常方便。而且早已经形成行业规范。主流建筑,平面,电子特效等行业所用软件各有侧重。建筑CAD地为主,配合MAX做效果图。平面以PS为主,配合AI、CDR等。电子视觉特效以C4D、MAX等三维软件为主。

MAX在国内主要效果图或者游戏。这个软件最为流行,使用的人数非常的多。而这几年C4D也越来越流行。但单就使用软件的人数来说还是MAX居多,而且每个软件现在都形成了各自相关的应用培训。吃这口饭的人并不少。

MAX自始至终都在被人吐槽。但用的人仍然极多,话说MAX本身缺点确实极多。包括稳定性和占用系统资源上,确实都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主要的优点就是用户真多,高手也多。很多人已经使用了十几年甚至20几年,早已形成了思维上的习惯,所以不大容易更换其他。再者,作为一个三维软件。它综合性很强。外沿的拓展也有很多的可能。能做的东西非常多,而不能做的东西也能找到其他替代的方式解决。可操作性极强。而配合外挂渲染器做出的效果也非常出色,与其他软件并无区别,也无高下之分。

MAX因为历史的原因,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历史遗留的已经不常用的功能。但这些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这个软件的外延。是逐渐的往平台方式方向上发展。当然,作为应用软件,是不太可能演变成一个应用平台的。但这个软件的方便拓展的功能,极大地丰富了软件的各种潜力。让使用者在软件的方方面面或者各种角度,都能找到使用软件的乐趣。人们会在商场shoping mall购物休闲娱乐。但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欢在杂货铺淘货。因为更放松更休闲,所以软件的发展在MAX里。就不太像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的软件设计了。可能更多地倾向了一个综合的应用平台,其他三维软件好用的功能。我们可以常常通过脚本来给自己写一个。当然其他软件同样有所类似的功能,可能功能应用更好,但问题在于这些方面更需要用户的数量和时间的积累。如同打造社区一样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如今,活下来的只有安卓,苹果。可能是死掉的这几个系统。在很多方面并不比这两个差多少,可能有些方面会更优秀,也不一定,但就是因为安卓,苹果有非常完善的声系统生态。使得用户就更乐于使用这两个平台了。现在很多培训MAX的机构稍微显得高端一点的都会有拿出自己的脚本或者插件以示专业。

一直以来软件在模块架构上早已固定了,并且非常成熟完善,应该说近些年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演变。比如建模、贴图,灯光,动画,骨骼,渲染等等。可能MAX在操作方面经常被其他的软件用户吐槽,因为MAX在右边的堆栈栏里,没有像C4D或者PS这类软件一样,把场景内所有的元素都集合在堆栈里,方便编辑选择。并且也一目了然。也便于系统学习了解软件整体系统结构。

当然,MAX本身已经集成了类似的功能模块,只不过藏在其他的角落里不方便新接触软件的人寻找。而老用户也没有使用这种东西的习惯(只在场景内东西实在太多了,才可能会想起有相关功能,然后拿出来用一下)。这也是因为MAX的历史原因,使得它的界面显得有些凌乱,虽然熟悉的人已经用起来极为方便,自然。但确实给新学习的人造成了思维上的门坎。因为MAX右边的编辑栏是把对单体的所有相关编辑统一到了一起(当然不全是所有,还有几个在右键菜单的属性里)他的思维应该是早些年的菜单式思维。即创建编辑修改层级等等,所以。有什么新功能和新的插件?就随便的丢到一个列表里了。没有现在新设计软件那样从宏观上整体架构所有功能的思路。所以学MAX,没有从整体上把所有功能都学一遍的话。是不太容易了解整个软件的各类应用功能的,偶尔有些人说C4d是给艺术家用的,那么MAX这种类似杂货铺的堆积的走心式架构,那应该说是给一些流浪者或者旅行家用的。他们在杂货铺里淘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在闲散的游荡中寻找自己的乐趣。像是一种如歌的行板。没有一定之规。心之所适,即是家乡。不过好在MAX最新目的一些功能永远摆在最前面的橱窗里。极为醒目方面。使得用户会有非常快捷的操作体验。又兼顾了偶尔去七八个下级界面里,寻找某个功能的专业感与使命感以及情趣感。

所以我们虽然后来在电脑上装了MAY装了softimage,装了C4D装了lihtwave,我们终究我们还是回头投入MAX的怀抱。这种独特的情怀,只有那些历经了都市钢筋水泥丛林的蹂躏过的油腻老大叔才能感受,才能懂。才能在MAX长达三四分钟的启动界面的凝视下找到一丝慰藉与安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3DS Max的系统结构的学习思考与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