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作霖的“首辅大臣”,号称“东北小诸葛”,老帅死后为何惨遭枪杀?

1929年1月10日,接掌东北大权仅半年多的张学良,在大帅府老虎厅枪杀了老爹张作霖的“首辅大臣”,人称“东北小诸葛”的杨宇霆,一时震惊中外。

几十年后,将近百岁的张学良回忆往事,曾坦言:我做错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杀了杨宇霆。如果不杀杨宇霆,在他的调和下日本极有可能不会入侵。

当然,“918”是否真的可以避免,咱们不好说,但从这句话,也足可见杨宇霆对于东北政局的重要影响。

那么,张学良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杀杨宇霆?老虎厅事件,真的如很多人所说,是张学良在“自毁长城”吗?

01 杨宇霆其人

杨宇霆,前清秀才出身,后留学于日本士官学校,在张作霖还是27师师长时,就招揽杨做了自己的师参谋长。

张大帅胡子出身,身边的几个老哥们,都是没啥文化的大老粗,杨宇霆是幕僚中少有的高学历新式人才,懂得练兵统兵之道,办起事来精明干练,而且脑子好,足智多谋。

多年来,为大帅出谋划策,屡建功勋,逐渐成为奉系的核心人物,“小诸葛”的名号也就出了圈。

要知道,民国时被称为小诸葛的,统共也就那么两个人,一个是桂系首脑,大作家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另一个便是咱们东北的这位杨小诸葛。

但是人权力大了,走得顺了,心思也容易活络。

1918年,杨宇霆在其士官学校老同学徐树铮的撺掇下,企图发展个人势力。两个人合谋,利用奉军名义,冒领军部拨款370万元,招编新兵4个旅。

老张知道后很生气,把两个人都炒了鱿鱼。

可是,问题来了。接替小杨的伙伴,人倒是老实,可惜能力有点欠缺,处理政务总是让老张不太满意。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老张这才觉得,小杨真是人才难得呀。

于是,张大帅不计前嫌,重新招揽了杨宇霆,还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相当于是“首辅”了,真是不得不佩服老帅的胸襟气魄。

杨宇霆重新走马上任之后,感喟于老帅的知人善任,把之前的花花肠子收了起来,十分忠诚勤勉。协助张作霖做了四件大事:建立东北海军,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奉天(沈阳)兵工厂。

东北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大增,时人称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杨宇霆”。

总之,这是一个“智囊+能臣干臣”型的人物,为张作霖统治东三省,成为足以抗衡直系皖系的大军阀,以及后来的出关问鼎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称之为,张作霖背后的男人。

02 “张杨”矛盾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身亡,少帅张学良接掌东北大权,一跃成为奉系的最高领导者。

当时的张少帅才刚27岁,面对着一堆老爹留下来的叔叔辈重臣,不太能镇得住场子。特别是这个东北小诸葛杨宇霆,本来因为派系之争,就和张学良不怎么对付,现在老帅不在了,更是不给少帅面子,经常搞得张学良下不来台。

比方说,杨宇霆当着众人的面,不叫张学良的官称,而是直呼其名,甚至直接叫“司令官儿”,“小伙”,让堂堂张总司令好生尴尬。

再加上吧,张学良有时候也确实不像话,这就让精明强干的杨宇霆更加瞧不上他了。

张学良刚“继承大统”时,害怕权柄下移,还算是比较勤政,公文啥的都亲自批阅,但日子久了,就有点显露出纨绔的性子,不好好上班处理公务,经常跟小蜜们厮混,有时候部下抱着公文来等半天都见不着面。

杨宇霆知道了,跑到张学良门前就咚咚咚地敲,催张学良起来干活,还把张学良劈头盖脸地一顿训。

张学良那会不是有毒瘾嘛,有时候正开会呢,毒瘾犯了,就要去打针。张学良走后,杨宇霆就自任首席,还发表一些跟张学良完全相反的意见。

等张学良打完针回来了,下楼询问会开得咋样了,商量出啥结果了,杨宇霆就直接说:“你不知道,你不要管”。

张学良少主初上位,最忌讳得就是别人瞧不起他,心里憋了一肚子火。有回实在忍无可忍了,就话里话外地敲打杨宇霆:“我真干不了了,老杨,要不你来干”。

本来是想警告杨宇霆,让他收敛一下,没想到杨宇霆竟然大喇喇地说:“咳,甭说那个,你现在身体不好,要多保养,有啥事我替你张罗”。

另外,两个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分歧,就是在“东北易帜”事件上。

1928年,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等联合起来,以实现国内统一为号召,向坐镇北京的张作霖宣战,发动二次北伐。

奉系难以招架,被迫撤回东北,也就是这时候,发生了皇姑屯事件,张大帅翘了辫子。张学良主政后,首先做的就是和南京政府和谈,考虑“东北易帜”。

这一主张,几乎遭到了所有老一辈显要人物的反对。在张作相、汤玉麟这几位老张的拜把子们看来,被南京政府招安,那是出卖祖宗基业的败家子行为呀,坚决不能行。

杨宇霆也强烈反对东北易帜,但他的理由更实际一些。

一来,他是觉得蒋介石这人靠不住,投靠蒋,不但解决不了东北问题,而且等于被蒋吃掉。

二来,东北当时处于日俄窥伺之下,简直就是个火药桶,之前一直是在日俄之间搞平衡。他担心易帜很可能与日本结怨发生冲突,乃至发生战争。到时候,中央恐怕不能出一兵一饷来支持东北。

但是最后,虽然几经波折,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事还是做成了。而杨宇霆呢,估计是心里太不爽了,东北易帜典礼当天,竟然拒不参加集体留影。

03 血溅老虎厅

以上种种,都让张学良心里的怒火在一点一点挤压。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大约是这么个事。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在小河沿私宅给老爹做寿,东北各界达官显贵齐聚杨公馆,场面十分热闹,张学良也带着夫人于凤至来了。

但是吧,大家对这位东北最高领导人的到来,似乎不怎么在意,唠嗑的唠嗑,打牌的打牌,只有少数人站起来意思一下,表示尊重。

过了一会,杨宇霆来了,好家伙,全厅人齐刷刷地肃然起立。

这让张学良心里忒不是滋味,连张夫人也看不下去了,晚上回到帅府就对张学良说:“你哪里像东北的主人,杨宇霆才是东北的真正主人。看看他那副德行,眼里还有你吗?”

屡次被刺激之后,张学良心里终于酝酿起了杀机。

3天后的1月10日,杨宇霆和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一起来找张学良,为的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让张学良在任命常荫槐为督办的文件上签字。

其实这件事,张学良已经和杨宇霆吵了几回了。倒不是不同意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而是张学良不想让常荫槐任督办。

张学良觉得,常荫槐已经干了黑龙江省主席,又是奉天交通委员会委员长,现在还要再当督办,他咋那么能耐呢,咱们东北就没人了吗。

但是杨宇霆不行,坚持要常荫槐干,这会又拿着文件来“逼宫”,张学良实在火大了,找了个托词说饭后再议。

晚上,杨、常二人再次来到大帅府,在老虎厅会客室等张学良。刚刚落座,6名卫士破门而入,声称:“奉长官命令,你们反对易帜,阻挠国家统一,着将你们二人处死,立即执行。”

杨宇霆和常荫槐当下就懵逼了,还没反应过来,砰砰两声枪响,就被送到了阎王爷那里。

04 枪杀“杨常”之后

老虎厅事件之后,张学良确立了自己在奉系中的绝对权威,整个东北的军政人员,再也没有人敢不把少帅当回事了。

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东北的军政外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内,老帅尸骨未寒,张学良就以中世纪“喋血功臣”的方式,解决了于东北有大功的两位风云人物,使得一些奉军元老与张学良进一步离心。不敢多说话,不敢多负责,对于张学良考虑不周,遗误之处,也不敢直言相谏了。

对外,无论是张作霖时代,还是张学良主政时,杨宇霆都是奉系对日交涉的代言人。他采取“软硬兼施,相机利用”的策略,搞得日本人很是头大。

而杨宇霆死后,张学良身边就缺少外交方面的人才,对日关系失去了斡旋桥梁。

张学良的铁杆粉丝,得力部下何柱国,闻听此事后,大为震惊,认为这是自毁长城,自剪羽翼。之后看到公布杀杨常的罪状竟是“暗结党羽,图谋内乱,勾结共党,颠覆国府”等完全站不住脚的说辞,更感到沉痛,直言:“少帅这件事做得太轻率太鲁莽了。”

05 结语

而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枪杀杨常事件呢?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历史上,剪除权臣、重臣、功臣的不在少数,康熙擒鳌拜,唐高宗剪除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等等。

如果剪除重臣后,你自己能干得更好,大家会说你英明决断;而如果剪除重臣后,你自己干得更差了,后世评论起来,便会说你是“自毁长城”。

看到一位网友的话:

为啥现在大家都爱假设,假设张作霖没被炸死,假设没杀杨宇霆,其实无非是对张学良太失望了,才出现了种种幻想。人们只会幻想坏事变好事,好事成真了谁又会假设呢?

结合张学良的经历想想:

1929年1月10日,杀杨常;7月,中东路事件,被苏联揍;30年入关支持蒋介石中原大战,31年918,丢了东北;36年双十二,再然后,历史上就没他啥事了。

不得不说,很有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是张作霖的“首辅大臣”,号称“东北小诸葛”,老帅死后为何惨遭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