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读我听|《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2

晚上好。

今天继续为大家朗读《被讨厌的勇气》,哲人与青年对话的第三夜。

上次的语音内容(倪读我听|《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1),哲人与青年从“自由是什么”这个话题开始,他们讨论了“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以及,“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这样的问题。

而这次的谈话,讲到了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课题分离”。什么是课题分离?如何进行课题分离?阿德勒和哲人都主张,课题分离是可以解决一切人际关系的“灵丹妙药”,你想知道这“灵丹妙药”灵在哪儿么?就来听听今天的语音,听听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吧。

同时,我文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摘抄如下,可以边看边听:

第三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准备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

·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正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行为,孩子才会反抗。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之就是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但即使父母再怎么背负孩子的课题,孩子依然是独立的个人,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学习、工作、结婚对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为举止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所想。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信任这一行为也需要进行课题分离。信任别人,这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就是对方的课题了。如果不分清界限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那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你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那么,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别人的视线呢?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你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第三夜的对谈还在继续着,青年已经在与哲人的对话中,离推开那扇自由的大门越来越近了。

只要做到了课题分离,那就可以解决人际关系的困扰,让自己变得自由。这,真的有这么容易么?

下次接着为你朗读《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切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希望你喜欢我的朗读。

晚安。

https://mp.weixin.qq.com/s/dfGXcOeUsE55ejC7KgbqkA

你可能感兴趣的:(倪读我听|《被讨厌的勇气》第三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