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Ⅲ》第一章有感

加油吧!

图片发自App

很早就听说了搞定系列的书籍,但一直没有行动去看这几本书。这次的共读推动者我看这本书。

为什么搞定这么受欢迎呢?

第一,它提出的所有概念都行得通,且简单易懂,并合乎逻辑。

第二,它易于实践,任何人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它的辅助工具很常见,人人都有。

第三,GTD所解决的问题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全世界范围内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

第四,它提出的模型契合了人类心理多个层面的更深刻、更出于本能的东西。

 

了成百上千种软件的用途

人们发现GTD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它是第个真正管用的模型:同样的问题,其他办法解决的效果简直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过去采用的方法大多不是过于简单化,虎头蛇尾,就是用起来很别扭,要么这些缺点占全了人们想“有条理”地工作,一般来说,是指他们希望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节奏有所掌控。只用简单的一步行动当然做不到掌控一切。你必须先把你所面对的所有事情抓出来,然后把不清楚或者脱节的环节一一理顺,然后才能做到有条理;即便你完成了这几步,也还得定期查看和迫踪。GTD是首创的可供公众使用的系统,它教会人们先把眼下想到的事情客观地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再对它们作价值判断。相反,其他系统没能包含对掌控局面、理顺关系至关重要的所有要素。如果一个模型重点解决的是事务重要性排序问题,那么,它通常就考虑不到怎么尽量高效地把不重要的事务暂时搁置,这些事务也许就被彻底忽略了。即便它强调确立目标的价值,往往也不会对各种目标加以区别;目标其实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层次的,必须用各种不同的结构让它们各就各位总的来说,我研究过的模型或系统,好像都假定你可以站在当前精确而全面的视角,从第一步做起,运用理性而明智的思考,理顺各种事务和结构的头绪,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地做你关心的每件事,轻松潇洒地实现预订的目标和计划。你见过有人是这么简单从容地生活吗?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很清楚在多个层面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我们想掌握主动,尽量抓住重点。我们的活动不仅常被外界的意外情况和事件打断,而且我们的看法也会随着成长和阅历而发生改变。如果你过于刻板地遵照一个澄清重点、加强条理的模型做事,而这个模型没有考虑到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也不能让你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它就不可能一直行得通。GTD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好的设计等于消除拖沓要想搞清楚为什么GTD如此有效,最好的办法也许是思考和设计消除拖沓。

如果有人满足于现状,不关心能不能让程序更加流畅、取得更好的结果,他可能就对提高业绩的可能性缺乏敏感,甚至认为毫无必要,毫无价值。GTD之所以受到青睐,在很大程度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高效工作者,渴望有一套可以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系统,它能真正减少摩擦,增进流畅性。GTD提供了可以兼收并莕的充分结构,而它的组织特点又很灵活,可以在变幻莫测的成长、变化和意外情况下保持稳定。

很感谢这本书,让我开始慢慢整理自己大脑的事件。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搞定Ⅲ》第一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