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n LeCun 小传

以下内容整理自 《科学之路》。

Yann LeCun,中文译名杨立昆,196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他的父亲是一位航空工程师,业余时间喜欢做一些电子产品。

1968年,8岁的杨立昆看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

1978年,高中毕业,进入巴黎高等电子与电工技术工程师学院学习。

1983年,获得法国高等电子与电工技术工程师学校(ESIEE Paris)的学士学位,开始攻读法国高等深入研究文凭(DEA)。

1984年,准备攻读博士学位。

1985年,参加在阿尔卑斯山莱苏什举行的研讨会(年龄最小,正着手写博士论文)。在会上做关于多层网络和HLM算法的英文报告。6月,参加Cognitiva大会(法国第一次集AI、NN、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综合性大会),杰弗里·辛顿是主讲嘉宾。

1986年,7月参加CMU举办的关于联结主义模型的暑期培训班。

1987年,6月完成博士论文,在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通过答辩;7月,受邀成为多伦多大学Geoffrey Hinton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年底,在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做报告,遇到年轻的硕士研究生——约书亚·本吉奥。

(1987年12月6日,Geoffrey Hinton 40岁生日时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职业生涯也到头了,什么也做不成了。”)

1988年,10月入职贝尔实验室,两个月内开发出了LeNet。

1991年,在汤姆森——CSF中心实验室访问6个月,设计了人脸检测系统。

(1995年-2010年,NN不是业内做研究的主流。)

1997年, 在CVPR上宣读与图像识别有关的文章。

1998年,发表《基于梯度学习的文档识别》,作者杨立昆、莱昂·博图、约书亚·本吉奥、帕里特克·哈夫纳。

2000年,受邀在CVPR做报告。

2002年,加入NEC普林斯顿研究中心。

2003年,入职纽约大学。

2003年至2004年,DAVE项目,控制机器人小卡车。

2004年,CIFAR,制订为期5年的神经计算与自适应感知计划(NCAP)。杰弗里·辛顿是负责人,杨立昆是科学顾问。

(2004年至2006年,所有关于深度学习主题的文章,几乎都被ML领域的重要会议拒稿。)

2005年,在纽约大学证明了卷积网络可用于语义分割。

2007年,着手研究自然图像中的物体识别。在当年的NeurIPS会议期间,组织了深度学习研讨会,300人参与,标志着“深度学习”这一术语开始被 业内的专业文献采用。

2011年,确实未来属于那些可以在GPU上驱动大型神经网络的人,他们将成为开启深度学习新革命的推手。

2012年,CVPR大会论文被拒,几个月后补ICML会议接收。辛顿和他的学生将ImageNet的识别错误率从25%降至16%。

2013年,所有人都闻风而动。(这与2022年11月30日,OpenAI 发布 ChatGPT之后的情况一毛一样。)

2013年,以兼职身份加入Facebook。

2018年,1月离开FAIR负责人的职位,成为AI首席科学家。

2019年3月,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宣布把2018年图灵奖(Turing Award)颁给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兼谷歌大脑人工智能团队高级研究员Geoffrey Hinton(杰弗里·辛顿)、纽约大学教授兼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杨立昆),以及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兼人工智能公司Element AI 联合创始人Yoshua Bengio(约书亚·本吉奥)。

相关资料:

1.Yann LeCun 个人网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