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教师信息素养

        时间飞快,感觉学了没多久,这么快又迎来了八月份的作业的制作了。

        首先我来谈谈自己学到的信息技术,印象最深的是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在学习、记忆方面帮助都很大。这次参加教育信息化2.0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到思维导图。我发现,思维导图已经发现的很强大了,有很多专业的APP软件来制作,Mind Master、XMind等,还记得王思思老师给我们讲的时候,展示了《蚕宝宝探究课程设计》思维导图,也为我打开了新的大门,因为自己比较年轻,教学时间短,所以,王思思老师提出的跨学科,就让我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多利用并使用思维导图,争取把这个“好方法”教给我的孩子们,加深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思维发展关键期。(这是我自己制作的有关“春天”的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其次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项目式学习,它源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育方法,即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内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项目式学习,有情境性和真实性。小组活动、学习活动实践化、学科知识综合化、学习内容主题化、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评价多元化、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等等。我还学习了七项基于项目的教学实践。项目要分三阶段六小步,三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六小步则是选择项目、制定计划、活动研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活动评价。其次我还看了高中低三个年级的案例,了解了项目式学习手脚架等。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啊。

图片发自App

      最后,我们来谈谈教学APP。这次学习我了解了更多的有关教学的app。这些APP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孩子们之间特别好的沟通桥梁。还记得我们教育局组织并推广了一款叫“为你诵读”的APP。我们班级的孩子用了之后反馈很好。它里面有很多功能,有很多朗诵配乐,更有许多名师大家的作品。但是,我们并没有持久的使用,首先我在农村,一部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农村家长不会操作,孩子年龄也比较小,对于使用手机的自控能力并不强。其次,持久性差,把朗诵这个爱好因为每天的作业任务,反而看成了负担。而且家长们对于耗费流量的APP比较抵触。后来,我们也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我们采用了微信朋友圈的强大功能,每天作业后家长上传,不仅身为老师的我能看见进行点评,孩子们之间也能互相看,激励前进。

        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带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教师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