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

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佛系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名词,许多年轻人以佛系自称,我只是在朋友圈简答看过几篇关于佛系的文章,未曾深入思考。

在微信读书看到日本作家草薙龙瞬的《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读了一下,希望深入了解一下佛系是怎样一种生活态度。


草薙龙瞬似乎不是特别有名的作家,在网上找不到太多关于他的信息。我在维基百科找到了一个关于草薙龙瞬的日语词条,大致了解一下了他的情况。草薙龙瞬1969年出生于日本奈良县,恰好比我大20岁。他中学中途退学后,16岁离家出走,去了东京。他没有读高中,直接考上了东京大学法学部。37岁时,他在印度佛教领袖佐佐井秀岭的带领下得度出家,有“东大名僧”美名。


1、“心灵的反应”

在《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的前言中,草薙龙瞬首先介绍了“心灵反应”的概念:

人生中的每一天都会发生各种事,我们时常有这样的体会:人生,就是一条艰辛的路。其实,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迷思。

实际上,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唯一的原因”。只要明白这一点,再加上“正确的思考法”,那么任何烦恼都能迎刃而解。这便是本书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旨。

那么,我们每天究竟在烦恼什么呢?

·被生活所迫,心中充满压力。

·对现在的工作不满,考虑到将来的生活,感到不安。

·厌恶的事、不走运的事接踵而至,令人沮丧。

·和身旁的人性格不合,在人际交往中倍感压力。

乍一看,这些都是自己难以解决、解决起来相当花时间的问题,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烦恼全部来自于“心灵的反应”。


2、大多数人烦恼都来源于“心灵的反应”

提到“心灵的反应”,或许有不少读者无法马上理解,实际上几乎我们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可以说成是“心灵的反应”。

例如,每天早班高峰期坐地铁时,我们常常会禁不住叹息道:“今天也这么拥挤啊!”这就是心灵忧郁的反应。再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他人板着一张脸,心中总会有些不爽,这就是心灵愤怒的反应。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这是心灵不安和紧张的反应。

综上所述,当我们与他人相遇时,当我们工作时,当我们外出时,我们的心灵总是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由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焦躁、沮丧、对未来的不安、生活中的压力和失败后的悔恨等情绪所致,烦恼便开始在心中慢慢生根。

所以说,大多数人烦恼都来源于“心灵的反应”。我们的心灵因为烦恼而动摇,这就是烦恼产生的“唯一的原因”。


3、“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接下来,草薙龙瞬介绍了解决烦恼的方法:

找到了产生烦恼的原因,相应地,我们也能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心灵的反应”。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能避免所有不必要的反应,那么人生会变得多么轻松!不动摇,不沮丧,不生气,拒绝压力,在他人面前能放松自我,回首过去时不后悔,也不为将来的事情忧心……这些都是自我拯救的方法。让你的心灵摆脱枷锁,那么幸福也会离你越来越近。

可能有的读者会误解,觉得“避免不必要的反应”是指忍气吞声、无视、不关心等消极行为,但其实并非如此,其实它是指从一开始就将会增添烦恼的一切不必要的“心灵的反应”避免掉。比如当你的内心产生愤怒、不安、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时,若能马上将其化解掉,那么人生将会美好很多。

由于这些多余的反应,许多人都有过为失败、烦恼所困扰的糟糕经历,所以从今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种“避免不必要反应”的美好生活方式。


4、“正视心灵的反应”与“进行合理的思考”

古代印度的圣人佛陀的教义中提到过“如何练习不反应”。原本佛陀的教义就旨在传授“停止心灵多余的反应,摆脱烦恼和痛苦”的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正视心灵的反应;第二,进行合理的思考。

正视心灵的反应包括人们常说的“坐禅”,以及最近常听到的“正念”和“内观冥想”。当你正视自己心灵的反应和动向时,躁动的心就能恢复平静,这对于消除压力和转化情绪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合理的思考是指为了达成目的而进行的理性思考。本书的目的在于教授大家如何“避免多余的反应”以及“减少烦恼”,为此,

·不进行多余的判断。不管什么场合,都不要否定自我。

·不因为不满和压力等负面情绪而痛苦。

·不在意他人眼光,活出自我。

·改掉过于争强好胜、在意输赢的性格。

·在今后的人生中,遵从心的方向。


5、“人生中各种烦恼和问题都将如影随形”

大部分人都身处烦恼中而不自知,草薙龙瞬指出首先要正视烦恼的存在:

“佛陀思考法”的特色在于,它让人们从一开始就正视“人生中各种烦恼和问题都将如影随形”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日常生活中的不满、痛苦和忧郁等烦恼的存在,这种果断和理性就是佛教的特征。

有的人可能觉得接受现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并不需要接受什么,只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事实即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心中存在着烦恼和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坚信一定能够解决它们。解决方法就是下面所要讲述的“佛陀思考法”。

或许有不少读者一直生活在“难以描述的烦恼”之中,这正是因为他们没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心中不满的存在,所以每天都过得烦闷忧郁。但如果能够理解“不满的存在”和“烦恼的存在”,那么他们就会开始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首先要理解“存在”的事物确实“存在”这个道理,然后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心中确实存在不满和尚未解决的烦恼。解决问题的头绪就从这里开始整理。


6、痛苦的根源在于“执着”

当我们理解了“烦恼的存在”,接下来就该思考“烦恼的根源”是什么。那么,烦恼和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草薙龙瞬指出,在佛教世界中,人们常常认为痛苦的根源在于“执着”。所谓执着,就是拥有一颗“舍不得放手的心”。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放弃,深陷于愤怒、后悔、欲望等痛苦的心理状态中不能自拔。实际上,通过那些让人放下执着的修行法(常见的有“坐禅”或“内观冥想”),我们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


7、烦恼的根源

人们为什么抱着烦恼和执着不肯放手呢?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如此多的烦恼呢?

草薙龙瞬认为产生这些烦恼的根源就是我们“心灵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时刻都在做出各种“反应”:不断思考;碰到不开心的事会觉得积郁;对于事与愿违的现实感到焦虑;介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这些都是“心灵的反应”。那么,这些“心灵的反应”会带来什么呢?

[if !supportLists]·       [endif]无法抑制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if !supportLists]·       [endif]在重要的场合,因为过于紧张而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而导致失败;

[if !supportLists]·       [endif]沉溺于过往,总是深深地悔恨,反复说“要是当时没有那样做就好了”;

[if !supportLists]·       [endif]总觉得“自己是个没什么用的人”,因而陷入沮丧情绪……


8、“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草薙龙瞬指出这些也全部都是“反应”,人们由此生出“执着之心”。所以说,产生烦恼的根源就是“心灵的反应”。

可能不少读者会有同感:“说得没错,我的心中常常有各种‘反应’,许多事情总是因此搞得一团糟。”生而为人,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反应”就是产生烦恼的根源,由此引发出各种人生问题和烦恼。因此我们平时必须注意一点,那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反应”。


9、“索求之心”:不断做出反应的心灵的能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反应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为何会有不必要的反应:

草薙龙瞬指出“碰到厌恶的事情而感到不爽”的时候,不爽的理由其实一目了然,那就是碰到了“厌恶的事情”。但是在人生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的事情……对于这种看似找不到根源的烦恼其实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反向思考“产生反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对于人们内心的不满和不足,佛陀是这样说的:我们需要理解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痛苦。带来痛苦的,就是不停追求快感的“索求之心”。

佛陀认为“索求之心”(Tanha)就是“不断做出反应的心灵的能量”,这是始终流动于人们心底的意识。

由“索求之心”构成的充满了喜悦、悲伤、失望、不满的人生,被佛陀比喻为“激流”或“奔流”。笔者认为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比喻。

“索求之心”激荡起轮回的洪水——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各种各样的欲望化作奔流,让我们的心随之动摇。于是人们深陷于无法跨越的欲望的泥沼之中。


10、“不断索求却总感到不满足,这就是人心”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索求之心”呢?

草薙龙瞬指出,在佛教世界中,“索求之心”被称为“渴爱”,它是指“不断索求、总是感到饥渴、无法满足的心”。这也符合我们的实际感受。

重点在于,我们必须理解人类的心灵就是这样构造的,人心永远都在索求,因此才永远感到饥渴。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点,对“索求之心”不停地做出反应的话,就会被不满所驱使,不断寻求“人生的变化”。比如常常回忆过去:“最近总觉得很空虚,以前的时光可真快乐啊!”或者对工作感到不满,频繁跳槽;或者沉溺于出轨这样危险的快感之中;又或者永远也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变成傲慢的人。

通过索求,我们有时候确实能够找到“前进的可能性”,但是佛陀的教义却告诉我们:“不断索求却总感到不满足,这就是人心。”过多的心灵的反应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可能有的读者会认为这种“没有梦想”的思考法很无聊,但是当我们理解了“人心永远都在索求”这个真相以后,心境就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变化。也就是说,类似“维持现状的话似乎不妙”或者“总觉得有什么不满意”等这些不知晓根源的失落感、焦躁感和内心的饥渴情绪都能得到平复,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原本就是如此”的事实并且接受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系: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