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简单,悟到难

得到简单,悟到难

十年前,北京陆行到上海最快也得15小时,如今坐高铁不过5个小时;五年前,用3G下载一部电影得两个小时,如今用4G不过十来分钟,几年后的5G仅仅需要几秒钟时间下载。我们不禁感叹生活节奏太快了,时代发展太快了。

快节奏的时代里各种“快餐”也纷至沓来,吃饭可以用“美团”,出行可以用“滴滴”,甚至还有一个学习用的“得到”。“得到”是这两年大火的知识付费软件,各行各业的大咖用它授课,上千万的用户用它来学习,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不禁要思考:学习的“快餐”是否真的有营养?

用了快一年的“得到”,最初的觉得是新奇好玩,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它能够把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最后,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闲暇的时候,赶路的途中,失眠的夜晚都会光顾“得到”,听音频,学知识。

曾以为我会一直在“得到”上学下去,直到前些天发生的一件事,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

在“得到”,我最喜欢的版块叫做“每天听本书”,它推荐一本好书,再由专人写一份总结,最后一名播音员把这份总结讲解给你听。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你就可以理解一本书的精华,这效率也太高了!

听完一本书之后,全是学习的满足和收获知识的愉悦。但是我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前在这个版块听过一本叫做《人类简史》的书,今天偶然看到了它,就产生了阅读它的兴致。我以为已在别人的介绍、总结中理解了这本书的观点和思想,阅读它应该没什么难度。但是我错了,它就像一件尚未开封的信件,我对里面的内容一无所知!

刹那间,仿佛根植在心底的信仰被连根拔起,内心茫然彷徨。听了那么多的书,其实我一本都不曾了解?难道我一直都在浪费时间?我以为的知识都是虚假的?

我心慌了,冷汗直下!

到底怎么回事?

很显然“得到”里的工作人员水平不会低,并且都受过专业培训,至少能够总结出60%的内容,而播音员也能表达出80%的含义。这样也能概括出一半的知识,但是为什么我对它仍如此陌生?

痛定思痛,我幡然醒悟:问题不在他们,我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 理解认知非亲身经历不可达成

在“得到”中很多时候收获的全是他人的经验总结,而自己却没有经历过,过耳即忘,没有实际作用。同时听课也是被动学习,知识的存留率不过5%,这样低的知识存留和没听过有什么区别?

图片发自App


二、 被焦虑裹挟,深陷快餐学习的泥潭

听完书的最后播音员会说:“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这时我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就会被自己的上进所感动。因此,每当看见一个推荐课程,学习的人很多我也会跟风似的买,全然不顾自己需不需要,时间是否充裕等。在自我满足中继续学习,在学习中被“唯恐落后”的焦虑感裹挟,深陷泥潭。

但是这样的上进终究是虚假的,它只是焦虑的副产品。而真正的上进是什么,它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源于对改变现状的渴求。它是一种无人提醒的自觉,一步步向前的扎实,而无需以他人为参照。

并非快餐学习没营养,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它们都是精华和干货,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吸收不了自己没有咀嚼过的知识。就像一个没牙的老太婆看到再多的山珍海味也难以下咽一样。

一番思索,一番懂得。从今以后,捧着书,提着笔,扶于案上。阅读、思考、书写。切忌不求甚解。不懂之处,或从网络寻求答案,或请高人指点迷津。精妙之处,摘录纸上,便日后反复斟酌,这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式。至于听他人的总结、概括,妄图投机取巧、走捷径,实在是不可取的行为。

因为得到知识很简单,但是悟到智慧却很难,随着时间流逝得到的知识会慢慢遗忘,但是悟到的智慧却难以忘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得到简单,悟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