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奠基人

  热点读书

近日,一场全国性的小小说颁奖暨学术研讨盛会在郑州闭幕,可见小小说已经成为郑州乃至河南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小小说创作领域,我省已故作家孙方友是一座高峰,他的“新笔记体”小说独步当代文坛。

对他的研究正逐渐展开,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孙方友小说艺术研究》是这方面的一本新著。

□墨白

《孙方友小说艺术研究》是任教于信阳师院文学院的杨文臣博士最新的学术成果。

文臣师从曾担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当代中国生态美学奠基人曾繁仁先生。

并在其指导下进行西方环境美学研究,他在研究西方环境美学的同时,还从事中国当代作家的研究资料编选与作品研究。

即将付梓的就有《孙方友研究》与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孙方友小说艺术研究》。


孙方友1949年出生在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即其新笔记体小说《小镇人物》中的颍河镇。

孙方友2013年7月26日在郑州辞世,使得其《陈州笔记》和《小镇人物》系列成为当代新笔记体小说的绝响。

说绝响实不为过,世人言“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言之不谬也。

孙方友所创造的独立的文学世界,除去天资,使其成为绝响的还有我们所处的时代。

20世纪从清末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像这样的历史更替与社会演进。

所经历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信息革命到网络时代,这样大幅度的在思想和认知观念上的转换与更替,恐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再难重现。


而这些,我们都能从孙方友的《陈州笔记》里得到印证。

在中国文学的进程中,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千多年间形成的文体屈指可数。

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笔记体小说从“五四”以来在经过百年的历练之后,到了孙方友的《陈州笔记》这里,已经筑成丰碑,成为一座高峰。

说孙方友是新笔记体小说的奠基人,我认为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孙方友经过《陈州笔记》的叙事实践,给新笔记体注入了从叙事语言的“一石三鸟”,到故事结构的“翻三番”,再到故事情节的“奇、妙、绝”。

确实为新笔记体小说注入了太多的诗学元素,使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笔记体小说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文体。

作为新笔记体小说的奠基人,孙方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所以,对他小说价值的认识与研究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感谢杨文臣博士在这部学术著作中,以中、西方哲学和文学批评标准为依据。

对孙方友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为精髓、以中华民族20世纪风云变幻的历程为基础创造的独立的文学世界所做的考察;

感谢他对孙方友的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关系的梳理,并让我们认识到孙方友以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人性的真实为标准构建的文学世界所传达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生生不息的生命信仰;

感谢他使我们厘清了孙方友在小说中所表达的对中国传统德性文化与民间酒神精神的弘扬,对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人世间生命的尊重,从而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孙方友文学世界的价值所在。

应该说,杨文臣的《孙方友小说艺术研究》是一部开先之作,对今后的孙方友文学遗产的整理与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与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