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褒贬不一,但对慈禧的评价却很是到位

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褒贬不一,但对慈禧的评价却很是到位

快乐有趣

慈禧

虽然后人对李鸿章有不同的看法,但他确实是一个牛人。当李鸿章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时,只用了八个字来评价她。

后来,所有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这说明李鸿章的看人的眼光有多厉害。从慈禧太后的行为来看,当时李鸿章对她的评价确实到位。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政权,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

作为一个姑娘,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她凭着本人的智慧机巧,终达权利顶峰。

作为人妻、人母,她权倾临时却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使人扼腕叹息。

作为皇太后,她心机缜密、工于心计,在男子的权利天下纵横捭阖,操职权于股掌当中。

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但要面临天下列强的凌辱,更要敷衍海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场合,却难挽颓势。

她是大清早期的实践掌权者。她从“辛酉政变”到去世,统辖同治、光绪两朝军政大权长达47年,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掌权时候最长的。

终其一生,慈禧太后为权而生,为权而死,她是一个嗜权如命的铁腕姑娘;一个不是天子、权赛天子的女主;一个擅长搞宫廷政变的权谋巨匠。

换一个朝代,或许她是一个不错的统治者,惋惜她身逢“数千年之大变局”,不能与时俱进,决然实施变法维新,效果使国度积贫积弱,陷于任人分割的境界。

比照同一时代的日本明治维新的胜利,就晓得中国至多丧失了50年时候,这正是慈禧太后统治时代。

李鸿章是清末的一位重要大臣。他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一起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慈禧办公区仁寿殿


在那个时候,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在虹桥、北新泾、四江口三地独立作战,打败了太平军,成功占领了上海,给清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李鸿章借机扩充淮军,征服太平军,占领苏州、常州等地。最后,他与曾国藩的湘军在南京城联手,一举征服南京,解决了太平军的问题。

由于李鸿章的贡献,被授予一等的称号,并获得了鲜花的奖赏,被慈禧太后召见。

这一次,李鸿章初次见到了慈禧太后。当时,李鸿章向小皇帝同治、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汇报了情况。

慈禧为了争取人心,表扬了李鸿章。当时,李鸿章也要求指示下一步的紧急工作,但慈禧太后没有做出任何指示。

当李鸿章回到家中,他的儿子问起对慈禧太后的印象怎么样。李鸿章略带惋惜地说了句:“似有韬略,或无大才”。李鸿章认为慈禧太后就是外强中干,并没有大才的有权势的女人。

后来,我们都知道慈禧太后只是为了权力和利益而竞争。她挪用海军资金修建颐和园,导致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以惨败告终,使国家和人民蒙受了损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晚清重臣李鸿章,一生褒贬不一,但对慈禧的评价却很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