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不算啥!“247”才是铁营官兵的生活日常

最近,关于“996”(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上6天班)的话题可谓异常火爆。然而,对于很多中国军人而言,“247”模式(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才是生活日常。不信?请跟笔者到火箭军某旅去看看。

“战死沙场此生无憾,惟愿将来儿子也来当兵打仗!”“血染军旗最光荣,爸妈保重,我离开了,下辈子还当你们的儿子!”任务在即,该旅发射一营全体官兵主动向营党委递交遗书的一幕,让笔者动容。

谈起发射一营,该旅官兵纷纷竖起大拇指:“铁营!”

那年,一营千里机动,转战大漠。刚抵达宿营地域,就不断传来“特情”:“遭化学武器袭击,全身防护转移宿营地!”“光学侦察,疏散隐蔽!”“道路损毁,启用迂回路线……”面对接踵而至的情况,营指挥所根据预案见招拆招。

连续鏖战风沙数日,转场不下8次。午夜,官兵们刚入梦乡,今天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不行就换条路,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住家创业运作全球市场,有认真了解吗,找到微信一伍零八八耳三六四六六带你一起过万。一阵急促的哨声划破大西北的夜空:“接到临机抽点命令!”疲惫的宿营地顿时躁动起来。任务部署、警戒布设、快速机动,动作高效有序。应对夜间微光操作、减员操作、全防护操作、应对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等各种高难度课目,一营迎难而上,戈壁惊雷,成功发射多枚导弹。

该营党委始终将备战准星瞄准实战靶心,为攻克发射行动中搭拆伪装耗时费力、转载效率不足等现实难题,营长孙进伟带着骨干起早贪黑集智攻关,每天只睡4、5个小时。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硬是探索出一套全新伪装法、吊装法,搭设伪装时间缩短一半,转载时间缩短40%。不仅如此,营队官兵利用休息时间,自主研发“停车划线法”“轮式放线器”等15项成果在全旅推广,攻克10余项制约练兵备战的技术难题。

营队训练备战超负荷,官兵常年“五加二”“白加黑”,为何能长期保持这种“铁血”精神?教导员罗禄煜告诉笔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带头。

正值南国盛夏,地面温度逼近60度。在一次核生化防护训练时,营连主官率先把防护服穿上,顶着烈日一训就是2个钟头,官兵见状二话不说,跟着就练,还主动和营连主官展开对抗赛,训练氛围异常浓厚。战士们都说:“干部都豁得出去,俺们还娇气个啥。”

“铁营”自有“铁人”在。一次千里转进白山黑水,四级军士长丁辉班组抵进作战阵地时,已经两天没有合眼。没过多久,一项极限特情打破了午夜的寂静:遭遇化学武器袭击,除架长丁辉外,所有人员丧失作战能力。丁辉二话没说,迅疾做好全身防护。启动电源、通信联调、调平起竖……他顾不上汗水如注,一边给自己下口令,一边有条不紊展开设备。“5、4、3……”随着发射零点的读秒进行,3发导弹全部准时发射。考官情不自禁握住他的手说:“你这个兵能打仗,了不起!”

近年来,该营先后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十余次,成功发射导弹十余枚,纷纷刷新该型号导弹最高精度。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营”。

你可能感兴趣的:(“996”不算啥!“247”才是铁营官兵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