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以“匠”心

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了,很多活动主题、产品宣传、公司形象都挂上了“匠心”。

第二十一篇,漫谈一下“匠”字。

很久很久以前,“匠”字大概是以下形状:

分解一下,外面的框框,类似竹筐,里面部分,形似一把斧子,所以“匠”字的本义,就是一个背着工具的木工。

背着筐,筐里装着斧子的木工!

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光头强才是“匠”心代言人。

木工现在很多都隐身了,行业的变化太快,大家最熟悉的伐木工,主要任务都是陪两头熊玩了。

但是在中国古代,木工真的是身兼重任,需要独具“匠”心。

家具制造自不用多言,从建筑行业上来看,木工的分量也相当重。

古时的建筑不外乎就是木石并举,但是中国与西方后来逐步发生了分化,西方钟情石头,中国则钟情木头。

建筑风格遂分枝散叶,浸染在各自的文化体系里。

中国的木质建筑,不仅仅表现在技术,还表现了中国独有的艺术。

艺术就是“形而上”的存在了,所谓“形散神不散”,中国古建也是要“墙倒屋不塌”,空间相融,气息相贯,燕子穿堂过,明月绕梁生。

合于天地,和于万物,建筑需要有生命。木头当然也是有生命的,这是哲学观的统一。

生命不只是存在,更是思想的张扬,环境的熔铸,时代的回响。

所以在民国乱世,梁思成、林徽因以及中国营造社一行人历经数年努力,翻山越岭,终在山西五台山一个荒僻小村寻到了佛光寺,想象在一行人踏入院中,目光相接之时,"斗拱宏大,出檐深远”,静寂的小寺在一瞬间闪耀大唐的美学光辉。

而山西的应县木塔,始建于辽代,承千年风雨,又遭近世炮火,仍巍然屹立,闪耀的是力学光辉。

榫卯相套,斗拱相延。建筑上承载着历史的深重,岁月的心声。

木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出名的木工,应是鲁班了,被奉为了建筑行业的祖师爷,相关的神话传说甚多,集合了众多无名工匠的成果,也凝聚了众多无名工匠的精神。

身份至高的木工,应属明熹宗朱由校,不爱江山爱木器,酷爱建筑,喜弄机巧,只是可惜了身不由己,才情只能做骂名了。

据说书画大师齐白石早年也是木工,后来因缘巧合,转入了绘画,成为一代大师。这个路径听起来倒是顺理成章,足以印证木工的美术功底。

斗转星移,技术的进步无可阻挡,工业化浪潮淹没一切。

无论是建筑行业,还是家具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拥有了巨大的力量,就往往失掉了该有的敬畏。

只顾了一往无前。

偷工减料,屋倒桥塌,让人痛心。

而很多的建筑只为了其功能,失了美感,失了协调,失了生命,突兀在天地间,也是让人痛心。

“匠”心是技术坚守,也是审美传承。

顺便提一句,上个世纪美国有个经典乐队,叫卡朋特乐队。

国内也有翻译成木匠兄妹。

当然乐队跟木工没有一点关系。

他们的歌是真的很好听,音乐响起,人声沉静,昨日重现,是“匠”心之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望以“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