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重疾新规”而急着买保险,我劝你慎重!

自今年3月31号保险行业协会就《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向行业征求意见的新闻一出,“重疾新规修订”的字眼就层出不穷,到官方6月1日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修订意见时,风向从最初的内容讨论开始转向引导需求。保险从业人员摩拳擦掌,希望趁此机会能多拿下几个单。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并没有用这个在朋友圈刷屏。

原因有三。

“重疾新规”与现行重疾定义相比没你想的那么坑。

将原有25种重疾扩展至28种,新增了:严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克罗恩病和严重溃疡性结肠炎。这三种重疾在大多数重疾产品中都有包含,不过扩展至必保重疾,一方面强制所有保险产品必须包括,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三种重疾的发病率或者治疗费用占比增加了。以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为例。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大家对“呼吸衰竭”已经不再陌生,而从《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可以看到呼吸系统疾病占到了11.8%,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

明确或优化了部分病种的赔付条件,可避免更多的理赔纠纷。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将现行重疾定义里的“实际实施了开胸进行的手术”明确为“实际实施了切开心包进行的手术”。“重大器官移植术”中,增加了“小肠移植”;取消了“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里的“异体”限制,可移植供体范围得到了扩充。

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甲状腺癌”不再按重疾里的恶性肿瘤赔付,而是分级赔付。这一点,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个潜在的损失,毕竟分级赔付可能意味着拿到的赔付金少了。假如一份50万的重疾险,现在确诊甲状腺癌之后,保险公司肯定二话不说赔50万。等新规实施了之后,那就要看这个甲状腺癌是处在TNM分级里的哪一个级别。TNM1级及以下(95%的发病率),按轻症赔付,大概能赔10万到20万;TNM1及以上(发病率不足5%),还是按重疾赔50万。

还有一个被“剔除”的小可怜儿——“原位癌”的问题。一直以来“原位癌”在重疾险的轻症里是有包含的,不过这次调整明确“原位癌”不属于“严重恶性肿瘤”,也不属于“轻度恶性肿瘤”。大家第一反应是:被剔除了!最近这次的征求意见说明会上解释了不纳入原位癌的原因是参考了英国、加拿大、新加坡这些国家的经验。他们都除外了,咱们也除外吧。但是,你猜保险公司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会不会自己想办法给点福利呢?拭目以待吧。

再一个有争议的在于轻症的赔付比例。第一次征求意见稿里将这个比例限制为20%,6月1日的征集意见第二稿里将比例又调整到了30%。跟现行的比例差别不那么大。当然,现在最高的能到45%。如果看中这点,那还是赶早下手吧。

总体上看,我认为重疾新规修订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因人而异。若是对优化了赔付条件的病种比较在意,就等等新规;如果有甲状腺方面的担忧,又在意轻症赔付比例,那就趁早买了安稳。只是保险公司可能为了迎合政策变化,这个月把自己的一些重疾产品陆续就停了,包括很多口碑和性价比都很好的产品。至于后面会不会换个名字再战江湖,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稳妥起见,落袋为安,在停掉之前​下手。

“重疾新规”实施时间并未确定。

下面两张图都是截自保险行业协会官网。3月份的就不说了,只说6月1号征求意见的通知中,只规定了提交反馈的最终时间截止到7月1日。而在通知内容最后的“附则”里,时间用的**来代替。所以,新规落地的时间最快7月份。

我希望你是想清楚了才买的。

这年头,干啥都要个激情。买保险也不例外。只是“掏钱刷卡一时爽,醒来问题一箩筐”。所以,我希望你是想清楚了才买的。想清楚什么呢?

家庭资产负债表做了么?

自身风险有哪些?

家庭风险有哪些?

身体状况如何?

风险转移途径或工具有哪些适合自己的?

不同保险的功用清楚了吗?

一次性全覆盖还是分阶段转移风险?

保额怎么定,定多少?

预算有多少?

再看哪些公司的哪些产品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划卡的时候才是心甘情愿,买完之后才是高枕无忧。

就算没有重疾新规,还有预定利率限制,还有停售,还有开门红各种营销活动呢。618可以释放你的冲动,不满意还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但保险是一辈子的事儿,咱别冲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重疾新规”而急着买保险,我劝你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