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赚钱的样子里,藏着你的清醒和自知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么一句话,“有人乱世里求安稳,有人乱世里求机遇”,没听过?没听过就对了,因为这话是我说的,不是什么至深大道理,就是一点这些年的个人感悟;嗯,我很喜欢感悟,以至于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这一点清醒还能让我关键时刻做出选择。


回归到这句话本身,在我大学毕业时候尤为感触深刻,不同选择不同命运又显示出不同身世,有人一毕业就要稳定,你说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家人的作用可能起到一多半,有人选择继续读书,为了那梦寐以求的门槛,有人选择着急忙慌的就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大概会有这么一个普遍规律(当然存在特殊),家境好的家庭喜欢让孩子稳定,家境不好的孩子喜欢让孩子早早打工,家境一般的喜欢让孩子去闯荡,去找寻机会,去突破。

有个朋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就暂且叫他阿哲吧,那会他也刚毕业没两年,当时看到他的时候真的是着实让我吃惊了一把,以我当时的视野,我没见过那么拼命的一个人,跟他成为好朋友后,最常听他说的就是为了能做成一件事在网吧睡一晚上的故事,满脸都是无所谓跟骄傲,我当时那一刻是被吸引的,因为在发光,当时在做教育培训行业,所以半夜十一二点发广告,被驱逐,被骂都是经常的事,他总是不以为然,“习惯了就好了”他说;然后开着一辆破面包车又去处理事情了,永远都是生机勃勃,满腔热血的样子,卖过手机卡,倒腾过自行车,我记得当时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他说赚钱呗,还能因为啥。是啊,还能因为啥,这一句话就透漏出什么是现实,以至于后来面对我们这些还没毕业就张口闭口理想的人,他总是笑笑不说话。社交媒体的火爆,让我们不仅看到这个世界的精彩还看到各种人设的精彩,作家、歌手、自媒体达人、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设计师、企业家等,斜杠青年的推崇,好像大家都挺厉害,年纪轻轻的实现了好多头衔,清清楚楚的写在简介里,可能对于阿哲来说,眼前的那个月的工资,还有两年后是不是能存够房子首付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东西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了,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他也是重点本科毕业的。他说:“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赚足够多的钱,比我父辈强一些,给我以后的孩子一个好的基础”刚毕业,在其他人还在追求自己喜欢做什么的时候,他想的是这些。所以见得,看清自己,找准定位,不莫须有的幻想也不莫须有的徘徊是多么的重要,心理上的包袱释放了,行动自然也就释怀了,不拘泥于所谓的出身,更没有无穷无尽的矫情。

拼命赚钱的背后是:明白差距,找准焦点,弯道超车。很少人能在局势里看清自己的位置,也更少人能在混乱中找准定位,同时又极少人能在找准定位的同时实现弯道超车。或许只有冲出这一层禁锢,才能有资格追求自己的喜欢的;或许也不是没有理想,只是没有时间跟精力;拼命赚钱的背后,藏得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

在赚钱这件事情上,我感触颇深,因为家里是从商的所以从小对钱这个字眼就格外敏感,为此大学还学了会计,不是想替父从商,是因为走不通学业这条路,走不通从政这条路,更走不通继承家业这条路,所以,从商自然而然的就深入根基,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因为经济压力盲目从商,而是找准赛道选择深耕,由此,“钱”这个字眼在我30岁之前就比父辈更加深刻,尤其近两年,更加沉迷于赚钱,任何关于赚钱的事情都不想错过,大量的碎片知识充斥着我的大脑,无论是各大媒体平台,还是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商机,都想着要找出赚钱的底层逻辑。

如果你问我这样好吗?好吧,因为它让我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商业视野;可我觉得也不好,它让我变得枯燥无味,没有生气。这是我在跟朋友聊天的过程中感觉出来的,因为我好像没有那么有趣了,变得沉默寡言了。直到我看到《令人心动的offer》里面那些名校毕业又充满各种兴趣爱好的带教律师的时候才明白,原来真正的有钱不是有钱,原来真正的没钱才是没钱,有些东西不是有钱就能有的,它代表着时间,代表着清醒的头脑,代表着上一辈人的努力,同时也代表着眼界,认知,有些东西本身就是不可逆,所以清醒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全世界都在告诉你应该努力赚钱,家人的期盼,朋友的攀比,爱人的压力,自我价值的实现,可是赚钱这件事所受的“苦”本身它应该是享受的,而不是受尽种种思维枷锁。阿哲苦中作乐,因为他拼命赚钱的时候,明白苦楚是必经之路所以他够清醒,也就能接受命运给他的,拼命赚钱没什么不好,至少它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上限;拼命赚钱没什么不好,至少它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所在圈层的价值;拼命赚钱没什么不好,至少在此刻你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大概的意思就是:我有足够的积累,并且我又一直在路上,所以我有无限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拼命赚钱的样子里,藏着你的清醒和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