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和地震

       在羽生的采访和访谈节目中,一直看到日本的记者或者主持人提到有关地震的话题,他本人也参加了不少赈灾慰问和表演,甚至北京冬奥结束后,有记者提问对地震受灾地区的人民想说些什么、这场比赛为他们带去了什么之类的问题,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仍不断提起,羽生和地震仿佛是无法分离的绑定了,不论在大众眼中或他自己心里。灾后创伤真的很难恢复的吧,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恐怕远远无法想象,得知他和家人都安然无恙,我潜意识中可能减轻了对他所受灾害的伤害程度。直到看了他在自传中关于2011年地震的描述,才对当时他的心情和处境有了一些了解。

       其中有两段话令我记忆深刻,一段是他描述地震时他在冰场听到的声音,租借冰鞋的棚子坍塌时的嘎吱嘎吱声、入口处玻璃门被拉扯错开的吱呀吱呀声、所有的门一下砰的敞开的声音,想起看到过他对声音特别敏感,想必在那样的环境下他虽无措而慌张但周遭的声音却仍旧从四面八方涌入他的耳中,冲击着他的理智和心情;一段是因为他训练时做意象训练的习惯,产生的协同效应使得地震对他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避难所时他甚至不敢闭眼,一直盯着天花板。那场地震真的很可怕。

      然而,在他看到卡钦斯基在莫斯科世界锦标赛上的精彩表现时,无法比赛的不甘比以往更加强劲,接收到老师、教练、粉丝、前辈的关心和鼓励,以及感受到为受灾地区表演的滑冰选手、歌唱家、为冰场恢复运营努力的人们的触动,让他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支持。同时,在这一时刻他更是感受到了来自音乐的力量!出于一句歌词的触发让他明白自己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滑冰。

       众多的支持让他学会接受宠爱、依赖宠爱,让他思考了更多事。最终羽生从悲痛的灾难中汲取了重生的力量,给了他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动力。从此以后花滑变成了他自己和自己的战斗,未来将勇往直前的朝着自己设立的目标不断前进。正是因为那时的感受和暗自的决心,在获得奥运冠军甚至两连冠后,他才能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前进的吧。同时让我想起来网友的一段话,人通常离开家才会成长,但羽生结弦是依赖着家人进步和长大的,这成就了他失败就哭的脆弱和屡次重振旗鼓的坚韧共存的性格。

       羽生在十六七岁表现出的理性自省让人惊叹。受灾后他想过放弃滑冰做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不想背负着无力、痛苦的记忆在冰场上苦战,但他却能意识到这不过是他把不想滑冰怪罪到了地震上头罢了。在他决定要继续滑冰后,他就明白不能拿地震和场地做借口,也不愿丢掉作为灾区选手的自尊心,被别人议论羽生成绩下滑是因为地震、羽生在地震中仍然努力滑冰或没能努力滑冰,他不想让无关花滑的任何事影响他的花滑。

       自尊心、骄傲也是羽生在采访中常提到的词汇,在看到这一段时,我深刻的了解了他自尊和骄傲的高度,以及他对花滑的纯粹。联想到他需要一次次回答有关地震的提问,不论在他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刻,这是否也一次次的让他重历当时的恐惧和无力,加深他无法帮助灾区人民的负罪感呢?他常说希望他的花滑能够给正在经历苦难和黑暗的人带去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每次听到这句话,既感慨于他对遭受苦难的人的强大共情,也感叹他对帮助他人脱离痛苦的强烈渴望,更心疼他补充一点一丝时忽视自己的善良。他的清醒自持、坚韧不屈、悲悯感恩仿佛与生俱来般浑然天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羽生结弦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