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新课标

二、修订原则

(一)坚持目标导向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纲领、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深深植根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安全,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生存的基础,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生命和健康是1,其余都是0,没有1,再多的0也无意义。】

(二)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个人都具有巨大发展潜能。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性和阶段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减负的关键是为了提质,减负只是手段和方法,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才能真正落实减负提质的功效。】

(三)坚持创新导向。

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变革方式,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从课程内容来说,可以利用社会和学校资源开发适合自己的课程,让语文这门课程成为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从课程实施来说,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的综合性能力增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3|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