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出租房”误认为“酒店”后,有洁癖的我住在里面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春节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带娃去了趟南京。

当然,重点不是旅行,而是为了满足一下娃想住“有楼上楼下来回跑的房子”的愿望,因为就像“住别墅”一样(原来住在蜗居的他,一直有颗要住豪宅的心)

然后,我们在携程上精挑细选之后,选定了这家。

看图片,还是相当美的,颇为精致和小清新 :客厅是宽敞、明亮的

厨房,是干净、整洁的,还透着一股居家的温馨

餐桌上,杯盘雅致的摆放,散着淡淡的小情调

详情介绍里还特别说明,冰箱里所有的食物都可以随便拿取。

标价是600元一晚。作为春节,这样的房间简直是赚到了啊!

驱车两三个小时候后,我们颇为期待地来到了目的地。

但是,到了楼下后,我默默觉得有点“不对头”了,因为发现没有check in的地方。大哥打了携程上的联系电话,对方让我们直接上XX楼,找XXXX号房间。然后把开门锁的密码用微信发了过来。

我心里一咯噔:感情不是酒店,那是……别人家里?!

这念头一冒出来,我那不受控制的思维立马翻腾过一幕幕“出租房”的场景图来

好吧,做人不能有这么强的“负性思维”,不能着急下结论,对吧!说不定有新惊喜呢!毕竟,图片上那么美,对不对?好歹也都是实景图啊,就算有出入,也不会差太多的。

然后,我们就来到了我们所定的房间。

开门以后,首先按到的是右侧厨房的灯,原来没有滤镜、没有PS的场景图是这样的

我那如同脱缰野马般的思绪立刻跳出中介网上常写的“装修齐全,拎包入住”的广告词来

开了客厅的灯,第一个反应是——我的眼睛欺骗了我~

因为之前我脑海里的客厅一直是这样的:

特么效果会差那么多?~~~

拿手机出来,仔细对比了下,发现,家具、电器、墙面一样都没出入,房主没有骗银

只是深深感叹,为什么淘宝上那么多“买家秀”都让店主恨得牙痒痒,巴不得人家删图

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厨房,哪怕干净整洁得像五星级酒店,我也是不会用的;客厅么,小就小些了,反正早出晚归的,也不大用得到。

然后,姐上了二楼,床是必定要睡的,看看怎么样。

但是,在看到床之前,更吸引我的,是挑空处那晾晒着的“衣物”……

仔细一看,发现是毛巾、浴袍、床罩,还有些不知是啥的织物。应该是房东留个新房客的,但特么个“摆设”,也太吓人了,尤其倒数第二个衣架上挂着的那块非常“非酒店式、生活化的毛巾”,我差点还以为房里还有其他住客……整个人都不好了~

房间是这样的,那卫生间呢?

一次性牙刷,是有的,然后,还配了两管被捏得歪歪扭扭的黑人牙膏;洗脸台上有一块被用得只剩下三分一样子的香皂……

一阵坐立不安后,我冲下楼去买了新的牙刷、牙杯、牙膏、毛巾……

我在朋友圈了PO了图,有个朋友问“这是哪儿的民宿”?

这是“民宿”吗?我怎么觉得“民宿”应该和房主住在一个屋檐下;至少在入住那天能够见到订给你房间的人吧,有什么需求可以被及时提供吧。

但我们这个房主,可是一直在电话微信的另一端,连面都没见着过

意识到不会有客房服务,房主也不会出现,所以,我特别珍惜那双一次性拖鞋,进卫生间的时候,前所未有的小心,因为清楚鞋要是湿了,是没有地方可电话要求换新的~可惜热水器是漏的,卫生间从来没有干过

楼上楼下都有空调,但在显示屏标示32℃的情况下,室内是需要穿厚外套的

晚上,听着空调“呜呜呜咕咕咕”的鸣响,盖着一床薄薄的被子,两只冰凉的脚一边拼命地互相搓啊搓,一边脑补暖水袋在脚丫下面的感受

就这样磕磕绊绊、勉勉强强住了两晚,终于要回家了——我真是史无前例地在“住酒店”时这么渴望回家啊。但没想到,娃却很舍不得。

我有点纳闷了~~~~~~这里有啥好的~

“这里有我喜欢的楼梯,可以体验家里有两层楼的感觉;还有运动器材,可以拿出来玩。”

嗯,果然,他关注的都不是我在乎的;而我关注的,也都是他不在乎的。

看来有时像娃这样简简单单,倒也蛮好,至少这两晚,他不但毫无“膈应”,回忆还是美好的。

不过,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倒也释然了:这次出来,不就是为了带娃住“有楼上楼下的房子”么,所以,他喜欢就好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出租房”误认为“酒店”后,有洁癖的我住在里面是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