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

  最近越来越频繁地在各种场合听到有人在讨论“互联网寒冬”。有朋友发微信来表示关切地说:“听说你们公司又裁员了。”我的回答是:“嗯,招人的时候和你说。”他了解我的风格,就此便会意地笑:“换血,对吧?”

  他这话源于大半年前他来找我倾诉的一件事。

  当时他跟随了多年的老领导退休了,公司从其他部门调动过来了一个很资深、但据说非常严厉苛刻的新老板。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有些人在老领导的送别会上流下了眼泪,倒不是对他老人家有多留恋,是担心自己未来会过得很苦逼。

  还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组队活动,设法和新老板联系感情,表示效忠了。

  他当时非常犹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也早点表明立场,要么在其他的团队找机会,或者干脆跳槽。

  我听完的他的纠结却说:“恭喜你,你的机会来了。”

01

  我很想就着这件事,来和你谈谈今天这本书,名字叫做《反脆弱》,它的作者塔勒布曾凭借他著名的“黑天鹅理论”预言了08年金融危机并借机大赚特赚。从他的这本《反脆弱》中,我们可以一窥他这波神操作的奥秘所在。

  首先,塔勒布这本书的整体背景,是建立在不确定性的理论上的。他认为,人类从史至今始终试图找到事物的规律,尝试做出计划、掌控过程和事后提炼经验,但实际上都是徒劳的。

  原因非常简单,从空间上来看,万物都是互联的,而人的认知却是有限的。你一定听说过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恐怕是对万物之间微妙的互联关系最诗意的形容了。以有限的人的寿命去追寻这些联系之间的各个环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当你在研究这些联系的时候,事物本身也在变化,人脑只能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分析,从而对未来进行猜想,但谁说过去的事情未来一定会原样儿发生呢?就算知道会发生,你知道具体“什么时候”会发生吗?这就是不确定性在时间上的原因。

  就连人们一直觉得相对可靠的科学--如果你愿意深究的话以后我会推荐很多书给你--都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靠谱。哪怕是关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时间、空间这些离我们很近的东西,都还充满了悖论,直到今天科学家们都还在不断地打破前人的成果,大开新的脑洞。

02

  既然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那人类干脆放弃努力、随波逐流就行了吗?并不是。塔勒布认为,在确立“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样的基本信念之后,就该谈谈怎么应对变化了。

  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三元结构,用来形容人和事物在应对变化时的三种状态,首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脆弱”。当变化发生时,应声而倒,陷入崩溃和混乱,这就是脆弱。它不限于变化发生后,也包括人或事物处于一种极度高风险的状态下。比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你头上的时候,一根马毛的韧性决定着你的性命,就算剑还没掉下来,你也是脆弱的。

  塔勒布提醒人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或者为了占小便宜而拿全部身家冒险、让自己陷入一击即碎的脆弱境地。2018年的次贷危机中很多人犯的正是类似的错误。我们的孔子也说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第二种状态是强韧。这是一种类似关汉卿式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境界。无论周遭的变化把你打倒多少次,都会顽强地站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打不死的小强一只。

  这原本是被推崇的一种素质甚至气节,但它始终意味着你在和环境进行激烈对抗。这将同时消耗双方的能量,而这些能量本来是可以用在各自的发展上的。所以,强韧自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是作者所推崇的。

  按一般的常识,到这儿就说完了。因为通常我们认为凡事只有脆弱和强韧这样的两分法。但塔勒布却话风一转,创造性地提出了“反脆弱”的概念。

  反脆弱的事物在面对变化时,既不会陷入混乱走向灭亡,也不会为了抵御变化而大费周章。它更倾向于快速地顺应变化,找到有利自己的机会,走向新一波强盛。

  塔勒布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80年的金融危机令多少投资者折戟沉沙,多少侥幸存活下来的投资者心有余悸,而他却成功地将危机变成了转机,真正抓住了股灾中的黄金机会,捕获了这只最高傲的黑天鹅!

03

  那他是怎么做到反脆弱的呢?我知道你想听他在股市获利的故事,但我先要说的是心理。

  著名的交易心理分析专家马克·道格拉斯曾经提出,在股市中失败的人,往往存在着“输家心理”。最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恐惧”。

  股市的不确定性其实就像是万事万物的缩影,只不过变化的频率快了些。大多数人在面对变化的时候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安全感动摇,开始不自主地害怕,尤其是经过实践后发生自己对事物失去控制的时候。他们害怕损失、害怕失败、害怕后悔……所以才总想着做计划、试图控制每一步的操作、还喜欢从前人的经验中去找线索,但是结果往往只会招来更大的打击。

  计划、过程管理和总结经验这些事情难道不能做吗?当然可以做。但如果你这么做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害怕失败,害怕对自己、对他们和对环境失去控制,那么结果就是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脆弱,一点点的挫折都会让你全盘皆输。

  所以,反脆弱的最重要的一条心理前提就是克服恐惧,承认失控、拥抱变化。

  好,现在来说你关心的股市操作,塔勒提出了“杠铃策略”,简单说就是做两手准备,一只手掌握超低风险的保守投资策略,另一只手则采取从高风险中博取高回报的激进作风。至于那些中等风险中等回报的投资方式,完全无利可图,应当彻底摒弃。这种强调用两个极端来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就是杠铃策略。

  我理解这意味着你既然选择了做一件事就总要有点儿用,要么能稳固你的基本需求,要么能够利用机会为你谋求发展,如果什么作用都不起,为什么要为它浪费时间捏?

  这个原理不仅可以应用在投资上,职场里也是适用的。具体我会在下一本书《斜杠创业家》中为你揭晓。

04

  最后仍然说回开头的故事,我当时给我那个朋友分析了三个机会所在:

  第一,公司把一个资深领导调过来,恰恰说明这个部门的业务是重要的,没有特殊的考虑公司不会浪费宝贵的中层管理资源,所以大势上他所在的部门前景看好。

  第二,一个严厉的领导,对自己的要求会很高,新官上任后一定会有新的举措,这些新举措可以成为他展露头角的契机;

  第三,新领导转过来之后,最需要的是迅速站住脚跟,老员工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时谁能对他适应新环境助力最大,谁就会成为他最倚仗的人。

  我说,组织就和人一样,时不时需要放点血出去,造点儿新血出来。如果你原本是心脏脾肺肾,那就是你重新焕发生机的时候到了;只愿这个时候,你不是一根儿迎风凌乱的白头发。

  所以……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因为变化不仅带来了新机会,还顺便把你脆弱的竞争对手都斩于马下。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明霄雨知识频道,一起来让知识为我所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脆弱》|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