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or胜负师?真正的的强者,更关注胜负背后的故事和体验

说起吴王夫差,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他和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爱恨情仇。

今天虽然是520,但不想谈爱情,我们继续聊兵法(不是美人计哟)。

战国时,魏文侯和谋臣李克谈论,夫差的吴国为什么灭亡?

李克说:因为数战数胜

魏文侯不解,屡次得胜是国家的幸事,为什么还会因此亡国呢?

李克说:屡战则民疲,屡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仗打多了人民会很疲惫,而君主会因为胜利多了而骄傲,以骄傲的君主去统帅疲困的人民,这国家能不灭亡吗?

《孙子兵法》中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战本身就不是一件善事,那百战百胜呢?

再讲一个百战百胜的军事大家,法国的拿破仑。

我们都认为拿破仑是常胜将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滑铁卢之战。而其实败局就在其胜利的巅峰时刻——莫斯科之战。

拿破仑攻打俄国是数战数胜,节节胜利。俄皇亚历山大是每战必败,且战且退,或者不战而退,总之是一直在退。但是,亚历山大是以焦土政策在退,什么物资也不给拿破仑留下,而且坚决不议和,不谈判。

于是,拿破仑就继续打继续胜,希望亚历山大能够屈服,跟他谈判议和。但是亚历山大说:我就是退到西伯利亚去啃泥巴,也不谈判,你就打吧,我看你能打到哪?

拿破仑一直打下了首都莫斯科,以为就此占领了俄国,然而俄国人一把火把莫斯科烧掉了,这就是俄法战争中著名的莫斯科大火。

这场大火也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的:“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在俄国战败时,拿破仑的老本基本用光了,法国人也彻底厌战了。这就形成了“主骄民疲”的局面,法国人民已经疲惫了,而拿破仑还是那么骄傲。而此时,欧洲的国王们已经跟拿破仑彻底决裂了,一定要推翻拿破仑。他众叛亲离,没有机会了。

拿破仑的政权合法性就只有一个来源——军事胜利。他只有百战百胜,才能支持他政权的合法性。

正如他自己所说:路易十四被打败一百次还是国王,我被打败一次就不是皇帝了。他只能不停的打,把自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也正应了一句话:胜负心过重,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围棋界里有一个术语——胜负师,指以赢棋为最高目的的棋手,下法凶悍凌厉,不在意棋型是否优美,不在意下法是否难看,也不在意是否下出了精妙的棋路。

和胜负师相对的是求道派,追求的是在每一局棋中超越自我,每落一子都体现出围棋之美。

那么,谁能走的更远呢?

争胜是人性,但是以胜利作为唯一目的,最终得到的可能不如失去多。尤其是胜利近在眼前、清晰可见的时候,它同时也会让你的视野变得狭隘,只停留在眼前的胜败得失,而忽略了更广阔的其他体验。

世事如果是一局棋,对于一颗棋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弄清楚自己在哪里,在棋盘上的重要性如何,还有没有可能挪动一下,控制更多一点局面?如果不幸做了弃子,那总要想办法起死回生,或者换另外一局。

生活中的胜负师,最根本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怯懦,害怕自己失败,除了胜利之外没有第二个选项。怀着这样的想法,一个人很容易败坏和自己之间的关系。认为自己必须取胜,即便连胜100,一次失败也会让他立即脆断。

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如果可以接受,那么自然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和力量,还有再战的能力。

同时,这样也不会把自己逼迫得太紧,承认自己会犯错,承认自己会失败,承认自己认知不全,人生会多出许多弹性和韧劲

另一个维度上,一个人即便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所有胜利,也依然需要处理他和家人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和生活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后者中任意一项出现问题,他依然会觉得不幸福。而所有这些关系,大概都不是可以用胜负得失来衡量的。

胜利的确可以产生满足,但那不过是精神世界的一个角落而已,还有大量的空间需要去填满。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胜即负,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也存在大量的与胜负无关的无用之事,无形之美,只有抛开胜负心,才能体味其中。

明日小满,何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小满者,物至于此小盈得满。

意味着将满未满,还有向上的空间,不至于盈满而亏,人生最好便是如此~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多一些淡然,少一些胜负心。

保留初心,常怀感恩,收货大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强者or胜负师?真正的的强者,更关注胜负背后的故事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