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这个世界因为网络的大规模入侵已经变得太多了,今天举一个网络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先介绍故事主角,本·伯南克,他是一个非常牛逼的经济学家,1953年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7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伯南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7年,曾担任经济学系主任。2006年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2014年到任,任期两届8年。

这个人毕生都在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时发生的情况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发生了通货紧缩,人们都不相信银行,不去存款,不去消费,不去投资,物价极为低下,但无论多么低下,人们都不会去消费,因为他们相信明天的价格还会更低嘛,通货紧缩是一头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兽,最后还成了二战的引火索。

到了2008年,又发生了经济大萧条,伯南克自认为他早已对1929-1939年的经济萧条研究透了,他可不想再来一次通货紧缩,于是他用传统的解决方法,引导美国政府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货币,基础货币从8000亿美元增至40000亿美元,大量资金注入应该会创造需求,大家都变得有钱了,自然就有花钱的欲望。讲真这个办法在当时看来真的很不错,2009年12月16日,《时代》周刊就宣布他当选为2009年年度人物,他被认为处理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成功避免了通货紧缩,《时代》周刊给出伯南克当选的理由是,在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他令情况没变得“更糟”。

换句话说情况也没变得更好,几年后,物价却基本维持原样,消费依然停滞不前,他们本来的做法本来有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比如纸币贬值、物价飞涨,但是为什么如此多的货币注入消费系统后,物价还是不升啊?

答案就是网络的大规模应用,网络让富人更富有,贫富差距加大。伯南克实施的这个货币宽松政策加剧了这个趋势,富豪阶层成了最大的收益者,而占人群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所以购买需求不会明显上涨。而在当时伯克南及其背后的智囊集团对网络可能带来的改变熟视无睹。让我们来看看网络带来的最大改变在哪里?

1.通过集中财富减少购买需求

首先互联网引起了财富的高度集中,这是因为有钱人与信用、投资和信息网络相连接,这是大多数普通市民无法企及的。其次和中产阶级相比,占世界1%的富人的边际消费更低,举个例子,你给富豪1美金,他会存起来,而把它送给一位教师或公务员,他就会花出去。因此即使投入更多钱币,需求却反常地减少。

2.增加许多重要货物的供给

财富集中在很多金融大鳄手中,所以在供应方面要比需求方面更充足。低息贷款增加了许多基础措施的建设,比如石油钻塔,比如低息贷款还让很多平常无利可图的资源集中起来,比如滴滴打车、Uber和旅行房屋租赁宝贝等都创造了一个供给过剩的假象。

因此雷默在《第七感》中说到,传统的经济无法拯救这个世界,因为网络的本质是链接,链接使权力、财富和世界的生存发展全部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