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即净土,人间即天堂

人们往往认为心灵修行都是圣人悟道的专利,或者是企业领袖引领时代的独门秘籍,然而在王阳明看来,所有普通人都可以修行,修行方法就是“主一之功”。不管你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当下,随时都可以为自己打造一间“心灵密室”,踏上修行之路。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晚我们将一起共读《王阳明心学》第四个主题点“尘世即净土,人间即天堂”。

王阳明在给学生讲授功夫学时,曾提到“主一之功”。当然这个功夫不是降龙十八掌之类的武艺,而是指心学的修行方法,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功,以修炼出一个强大内心。

这“主一之功”指的是专一精纯、心无旁骛的用功方法,属于宋明儒学修行要诀,相当于佛教的“一门不乱”,又相当于道家的“抱朴守一”。

他的学生陆澄就问了,那是不是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接人待物的时候专心接人待物,就算是功夫练成了?

当时听得王阳明差点把刚喝的茶水喷出来,训斥道:难道好色的时候好色,贪财的时候贪财,也叫 “主一”?说得陆澄脸红耳赤。

接着,王阳明解释道,他所说的“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这六个字既是王门圣学的无上心咒,也是整个宋明理学的不二法门。可是,什么是天理?按照程朱理学,天理就是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这也是我们教科书普遍给出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指导意义。

王阳明给出的说法是,天理绝对不是外界和他人强加给人的道德规范,而就是人内心深处的良知,是“人皆有之,不假外求”的“心之本体”。换句话,就是说,不论天理还是良知,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既不是后天习得的,也不是外界强加的。

那这么说,如果所有人生来都是大善人,那怎么还会有恶人呢?对此我们需要明白,天理和良知本身并不等于善,而只是一种辨别善恶的能力。王阳明曾经打过一个比方说,天理和良知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镜子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它具有照出善恶、辨别善恶的功能。

也就是说,我们并非生来就是一个善人或者有道德的人,而只是具有一种辨别善恶和践行道德的能力。天理和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但善恶只在一念间,是由我们选择的。

就像前段时间大火的电影《哪吒》,其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妖是神我说了算”。哪吒生而为妖,但是,他自己选择做一个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可以保护他人的强者。于是,他即使面临众人的质疑,意识的折磨,身体的摧残,仍然坚定地去做对的事情。

所谓道德,本来就不是指现成的规范和准则,“道”的本义是道路的道,是等待你去发现并行走的一条道路。“德”的本意是获得的得,是等待着你去实践并获得的一种价值。

正因为道德是一条道路,所以你可以选择去走,也可以选择不走;正因为道德是一种价值,所以你可以选择坚守,也可以选择放弃。一切都在于你的选择,只要你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因此,王阳明才会提出“专主一个天理”,意思就是让我们坚守自己的道德意识,运用我们的道德能力,时刻守护着内心的明镜,使之不受灰尘污染。

当然,心学不是要把人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不是把人变成无情无义的死灰槁木。心学非但不排除合理、正当的人欲,而且只要能在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中“专主一个天理”,那么你的官当得越大越好,你的事业干的越大越好,你的名声和社会影响力自然也是越大越好。

所以王阳明教人“专主一个天理”,把“好色、好利、好名”等私心“扫除荡涤”,并不是要人们摒弃七情六欲,而是要把握一个度,遵循合理正当的原则,防止情感的泛滥与欲望的膨胀,从而让人们在物欲横流、名缰利锁的红尘俗世中立定脚跟,做自己的主人,不盲从,不迷失,不颠倒,不异化,始终保持人格的独立、心灵的自由与道德的在场。

王阳明让我们磨亮“天理、良知”的镜子,就是要我们把习惯向外“照物”的眼睛转回来,审视自己的内心,认识真实的自我。在世界上寻找并建立起一种不为世俗、他人和社会所影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多数人都更倾向于物质的成功。一个人要在世界上生存,需要满足物质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都以“富豪”和“高官”为人生目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配偶非富即贵,甚至把五子登科的“五子”定义成房子、车子、票子、位子、面子。那这个社会绝对是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但是成功应该从来没有固定的标准,每个人的生活目标、生活方式和判断“好坏”的标准,都应该是千差万别的。这点在西方社会尤为明显,甚至有些人的活法会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匪夷所思。

一个患有心脏病的没有固定职业的老人,花17年的时间,义务治理一条被污染严重的河流,直到河里可以养鱼养虾。成功后,他为治理这条河流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被迅速推广,还被世界环保组织引进到俄罗斯和印度,用于治理那里的河流污染。

一个拥有高学历的美国青年,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一所偏僻小学教书。他在中国教书5年所积累的唯一“物质财富”,就是一个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面有一顶棒球帽、一本相册、两套换洗衣服、一双旧球鞋,还有饭盒,口杯,牙刷,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最后就是一面五星红旗。当有人问他为何把中国国旗带在身边时,他说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担心社区众多色情场所会对年幼的女儿产生负面影响,就去市政厅要求取缔那些色情场所,在遭到受贿的政府官员打压后,她毅然重返学校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然后利用法律手段将腐败的市政厅一锅端掉,最后又成功当选市长,将该市的绝大多数色情场所取缔。

这些看似普通的人,他们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们没有傲人的财富,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耀眼的事业,但是他们懂得做真正的自己,懂得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懂得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能给予社会和人类多少。

就像乔布斯所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擦亮心镜,追随心灵,你不但可以拥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还能拥有“把真理化为实践”的勇气。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随感而应,无物不照”,这就是内心强大的真正秘密。

当你的心足够强大,那么你所处的这一方热土,就变的清凉。即使我们处于闹市之中,也能保持着心灵的那一份安宁。那时,尘世就是我们的一方净土,人间就是我们幸福的天堂。

今天我们的共读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继续共读《王阳明心学》第五个主题点“做人之道:成色比斤两更重要”,我们明天再见。

作者:谦钟素,只想简简单单畅游文字中,感悟人生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尘世即净土,人间即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