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智慧-接纳》复盘

回归本心目标是以正念和正知来面对身心现象,要自然完整地做到这种观照,需要一些心理品质的支持。正念就是第一个需要培养起来的品质。正念在现实中的表现是,面对目标,不迎不拒,只是保持清楚地认知。多数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心理特征往往不能适应这种观照,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接纳之心”,以便增强正念。

对于回归本心而言,养成一个接纳一切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人们原有的心态基本上是在排斥和贪爱之间徘徊,无法做到自然平静地接纳,这让正确的观照很难进行,也是成长的一个巨大障碍。

接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要不抗拒,要不就成了贪爱,很容易非白即黑,形成两个极端。

接纳就是无条件地接受,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尊重并接受,这不仅包括优点,也包括自身的缺点与错误,以及自身表现出来的所有现象。接纳此时此刻这样的自己,不自我否定,形成开放的心态。不迷失自己,我就是我,我无须跟别人比较,成为另一类人,否则就会去塑造自己,制造更多的不满和铭印。其实不断塑造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接纳自己或无意识的习惯过程。

成长需要的是在情感上接纳自已,不论内心是哭是笑,是难受或喜悦,要确定并接纳它们。这种接纳会增强心的力量,增加胆量,会磨合你与万物的贴近关系。知识在这里起不了太大作用。只要真诚,能面对自己, 面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 面对自己身心各层面的真实现状, 敏感地知道它们的状态,完全地接纳这一切,于是观照就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了。

接纳之心的训练原则比较单纯,也很简单,唯一的是需要付出时间,在这方面磨练心。当情绪出现时,你意识到它的到来,并完全地接纳它,这个练习比阅读文字和思维要有效。对于这个练习,你若进行的深入持久,可以触动潜意识,使内心深处开成一个平等接纳的能力。

人们遇事总会想不开,想不通,不理解;或有人从道理上明白,现实中则做不到。还有人的言谈举止总是由情绪操控着,不能受控于自己的理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先行接纳下来,然后才能在更为宽广的条件下去寻求解决的办法。这就是说,先要让心接受这一切,这比较困难,但它是成长的基础。有些禅修导师教导接受疼痛的训练,在训练接纳之心这一点上,这是正确而有效的。人们对疼痛往往很敏感,也不易接受;如果能意识到疼痛,认可疼痛,也就容易接受负面的情绪。若能接受负面情绪,你才能实现观察,所以接纳之心是本心观察的一个关键步骤。

人们一直在抗拒各种感受和情绪,所以很难看清楚它们的本质。你对抗它们让观察无法实现,无论你要努力摆脱痛苦烦恼,还是在寻求幸福成功,心理上的接纳是必须的功夫。

过度追求和向往高兴与舒适感受的人,往往深陷负面情绪的困扰中。对正面感受的努力追求,使人失去对负面情绪的忍耐度,稍有不适,就容易使情绪失控。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人的生活中各种情绪层出不穷,只追求舒适感受的人,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这让负面状态成为一个心理负担。

人们总是想躲进舒适圈,也总喜欢趋乐避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心智慧-接纳》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