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移动支付不普及是落后?不,是先进

春节期间,听很多朋友说,自己回老家发现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移动支付已经特别普及,无论是小城镇还是乡村,特别是微信支付。

而反观国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能用手机支付的地方屈指可数。

要知道,移动支付最初可是美国人发明出来的哦,美国版支付宝paypal,1998年成立,比支付宝早了五个年头,微信支付就更不用说了,2011年才出生。

按道理来说,发达国家应该在高新科技领域也很领先,那为什么移动支付会不普及呢?

原因当然有很多,本文从企业,社会制度以及人性三个主体来分析。

1、银行系统的阻碍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普及信用卡。那会儿还没有互联网,刷卡支付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方式。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非常稳定的体系。

而我国,至少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没有信用卡,所以,我国相当于是跳过了信用卡,直接迈向互联网时代的移动支付。

而我们知道,当一个运行法则已经非常稳定的时候,只要不出现致命性问题,就很难被改变。纵观历史,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因为改变一个已经稳定运行的法则成本高且风险大,这样的改革会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移动支付中,既得利益者就是银行。

站在银行的位置理性地设想一下,通过我的渠道交易稳定地运行了这么多年,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我干嘛非得跟手机app合作,跟他们分成呢?

2、社会制度不允许基建

移动支付是基础建设,跟高铁、基站一样的基建。有了移动支付,才可以支撑上层应用,比如网购、外卖等等。

而基建往往是由国家引导的,也就是说,发展方向跟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所以,无论哪个国家,支付牌照都不是一般的公司都能拿到的。

而大部分西方国家,都是多党制,任期到期后需要通过重新选举。这也就导致决策者相对短视,只做任期内的业绩,而那些短期见不到效益的事情并不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做,比如基建,比如度量单位(美国现在还在用老一套的英尺、盎司等单位)。

3、老百姓不习惯变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极快,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的发展。由于社会的日新月异,老百姓潜意识里也有改变的意识,容易打破已有认知,接受新鲜事物。

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它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全面,社会也平稳运行,所以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并不大(相比我国)。

举个例子,欧洲国家还是喜欢寄信,喜欢使用信用卡,有的甚至还在用支票。

所以,西方老百姓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性相比弱一点。

这也是人性本身的弱点,很难走出舒适区,只要在固有得环境里生活得稳定、舒适,谁会愿意天天要去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呢?

被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移动支付,是我们国人的骄傲。但仅仅看到这一点就觉得我们已经把西方发达国家干趴下了,觉得西方国家已经落后了,这种想法是非常片面的。

事实上,我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很多领域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仍需继续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方移动支付不普及是落后?不,是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