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的窘境》之九:路在何方?

焦虑,是2018年的个人关键词之一。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在一家区域性大型综合甲级电力设计院,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倒是不少听到同学在群里说他们的坏消息,那时没有什么深刻体会。时间来到10年之后的2018,由国企到民企,终于深切体会到了这种经济下行的影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让自己体会到了职业的残酷。单位经营不佳,工资和奖金拖欠,人员大幅离职,网传BAT和京东这样的巨无霸都在大幅裁员,大家都在准备过冬,我们也是感受到了寒冬迎面刮来的凛冽刺骨的寒风。个人压力很大,焦虑情绪时有冲击,不时影响着自己的心绪。人到中年的自己,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危机。

过去的这一年,是个人工作以来经历的最艰难的一年。公司经营压力大,资金紧张,工作氛围凝重压抑,人员大批离职。部门结构人员经历了又一次的被割韭菜,自己2015年接手部门管理时招入的几个结构成员,都成了部门技术骨干,三年后选择了辞职,部门又得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培养工作。前一阵看到一篇文章《比失业更可怕的是失禁》,作者悲观的认为:即将到来的2019年,或许是未来十年最坏的一年,或许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言词里,处处透着寒意。

从北京回来,国企到私企,危机感和压力从未消失过,反而是逐年增加,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日益强烈。正好印证了开头那个观点,如今经历的每一年,似乎都是过去从业经历中最坏的一年,似乎也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总之,没有更好,只有更坏。

危机感和压力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日益强烈,就逼着自己不停的往前走,不断的去改变和提高自己。于是,这四年里,注册考试安排一年多项,复习计划安排越来越紧凑;于是,开始阅读公众号,读书,听培训......时间观和效率意识越来越强烈,计划的执行力越来越好,视野更开阔,认知得到提高,内心得到丰富和滋养,个人也确实感受到变化带来的成长。然而,这些都不是从前的自己,不是从前的节奏,似乎是一种压力下的生长,一种求生存的本能需求,压力之下的动力。

这一年,无数次问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什么才是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同事私下谈到这个问题,笑着说:“孔子曰四十不惑,我也将近四十,为什么疑惑和迷茫反而越来越多?”

前行的路中,那个指引方向的灯塔在哪里?一次次的审视自己,审问内心。《未来简史》说:在这个剧变的时代里,个人如何才不会被高速驶过的社会发展洪流碾压而过?如何立足于将来?公司的兴衰,亦如个人的发展轨迹,如不思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也会被淘汰出局。

人到中年的自己,未来的路依然漫长,断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任由宰割。护城河理论告诉我们:要保卫古代城市安全,要么让护城河足够深邃,要么让护城河足够宽阔。对于个体同样适用,要么纵向发展,走专精尖发展路线,要么横向发展,走综合拓展路线。

如果保护自己的城堡安全,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在焦虑的年代里,首先应调适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变化,以积极拥抱而不是牢骚满腹的姿态和心态,不断的思考和审视自身,努力去探索找寻,追逐前行路上的那一束微光,以十二分的努力和准备去迎接属于自己内心的佛晓黎明,从黑夜蹒跚的摸索中迎来属于自己清晰的新历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者的窘境》之九: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