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过山车》教学反思

上周让孩子们在课上学习了过山车设计的要求以及过山车路线的画法之后,课后让孩子们在清明时在家按照自己的过山车路线制作出自己的过山车。

这节课主要是借测试过山车,回顾一单元所有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问题:描述过山车轨道上小球的运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学生会说到快慢、路线和位置等。借此带领回顾一单元学习的如何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物体的运动路线有哪几种?物体快慢的比较有哪些比较方法?

然后出示自制的两辆过山车,学生在说到比较两辆过山车快慢时可以用相同距离比时间,计时器记录两辆过山车小球在轨道上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两辆过山车,这个办法能不能行得通?为什么行不通?有什么解决办法?学生观察能立刻发现两辆过山车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不同,用相同距离比时间时,不能直接记录小球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紧接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能够自己想出非常多的办法,可以在长轨道上设置挡板自制终点,保证两座过山车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相同。甚至有学生还提到了速度的计算公式,这是让我意料之外的。按照学生思考出的办法在课上进行实验,3次实验比较两辆过山车的快慢。

最后让学生对比两辆过山车的结果,分析为什么那一辆过山车运动的更快?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过山车运动的更快,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结合自己实验的经历和思考说出:斜坡的长度和倾斜度,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长度、轨道的光滑程度、小球的重量等等。最后让学生回家将自己制作的过山车进行改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过山车》教学反思)